1.生处中有
 2.梦境中有
 3.静虑中有
 4.死位中有
 5.法性中有
 6.轮回中有
 1.即生成就
 2.中有成就
 3.转身成就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甲、初期中有第一明光指授
  ①指示明光寻求大道文
  ②四大融入指示文
  ③发心证认死位明光文
  ④明光直指教授
 乙、二期中有第二明光指授
  ⑤本尊道场观
 丙、三期中有指授
  ⑥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
  ⑦令其认识本来面目教授
 丁、初周证入寂相部尊
  第一日诵法
  第二日诵法
  第三日诵法
  第四日诵法
  第五日诵法
  第六日诵法
  第七日诵法
 戊、次周证入怒相部尊
  第八日诵法
  第九日诵法
  第十日诵法
  第十一日诵法
  第十二日诵法
  第十三日诵法
  第十四日诵法
 己、综述本法之胜妙功德
 甲、中有身之生起及其特能导示一
 乙、中有身特殊状态导示五
 丙、冥界裁判情景导示十十一
 丁、转移一切心念力导示十二
 戊、六凡道劣光现前导示十三
 己、避免生死闭塞胎门导示十四
  (一)制止亡者勿入胎门之教授
  (二)闭塞所入胎门之教授
  ①闭塞胎门第一步(导示十五)
  ②闭塞胎门第二步(导示十六)
  ③闭塞胎门第三步(导示十七)
  ④闭塞胎门第四步(导示十八)
  ⑤闭塞胎门第五步(导示十九)
 庚、选择胎门
  ①各处生处之概观(导示二十)
  ②防护追命鬼卒法门(导示二十一)
 辛、迁识往生及转生人道选择法
  ①迁往佛国净土法(导示二十二)
  ②转生人胎复入尖士导示二十三二十四
南无元音阿阇黎
中有成就秘笈

第一部分 绪说
 一、翻译缘起
 二、卷头语
第二部分 正文
 【初】 前导
  一、颇哇法
  二、诵法须知
 【次】 正述
  三、诵法实施
  四、行法须知
  五、行法实施
   (一)第一阶段行法
   (二)第二阶段行法
   (三)第三阶段行法
   (四)第四阶段行法
 【后】 结归
附编
后记

上一页
下一页
浏览目录
欢迎访问佛法心中心论坛
 
 
一、翻译缘起

(一)离苦得乐、三身四智

  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者一百多岁,短寿者十几年,还有的生下来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虽有些长短不同,但都是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么,人生从什么地方来?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生死是个大事!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出生于世,指点我们的迷津。让我们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打破这个迷闷的疑团,打破这个哑谜。
  没有智慧的人,他也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他既不管,也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他以为生到这个世上来,就是穿衣吃饭、娶妻生子的,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混过了一生。从前梁启超曾就这个问题问大家:“人生到这个世上来究竟是为什么?”是叫你来穿衣吃饭的吗?难道这个世上的饭太多衣太多,没人吃无人穿,叫你来吃来穿的吗?可见不是!是要你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吗?要是只为娶妻生子的话,那等于粪坑里的蛆一样,又有什么意义!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但愚者无知,也不知研究。就这么从梦中来,到梦中去。糊里糊涂转眼几十岁、乃至一百岁,人生一世就这样昏昏沉沉地混过去了。
  在我们人类,想研究人生宇宙真理,打破这生死迷团的人,确是少数。大部份人只知道升官发财、赚钞票、娶老婆,生活过得舒服一点,能享受,就满足了,从不知研究人生宇宙的真理和人生于世的价值所在!有智慧的人就不甘迷闷,要研究研究我们人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这个宇宙又是怎样形成的?他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就产生了哲学。古今中外很多杰出之士纷纷研究这个世界、人生的由来,但是他们费尽心机、竭尽脑力,得不到一个真实正确的答案。有的说唯心,有的说唯物;有的说一元,有的说二元。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得不到真实的结论。只有佛陀能指点迷津,能打破这个哑谜,能正确地告诉我们人生宇宙之由来。
  今天我们能听到这大乘了义的佛教秘密经典,真是无上的福报。这个福报不是世间的洪福可比的,所谓洪福,就是地位高一些,收入多一些,生活得舒服一些。但是你生活得再好,也离不了生、老、病、死。到时还是赤裸裸地去了。钞票再多,一分钱也带不走。只有研究佛法之后,明白了这个真理,明白了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从而脱出这生死的圈套,这才是了义的大福报。
  很多聪明人在做学问上走不通,得不到答案时,就在宗教上来研究,看看是不是能得到一个真实的答案。“人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同的宗教说法各别。基督教说:“是上帝创造的。”伊斯兰教说:“是真主创造的”。但是要真正再深究一下,上帝创造了我们大家,那么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就无法解答了。
  所以,只有佛法说的透彻,不是谁创造谁。佛法告诉我们:无始以来就有这个佛性(无始就是没有开头)。这个佛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能量,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性能。我们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根尘相对,就起知觉。所以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臭、舌尝味道、身体就是对外边环境的触觉、第六意识大脑就起知觉和分别。所以说意属知、身属觉、眼属见、耳属闻、鼻属嗅、舌属尝,这些就是见闻觉知的性能。还有第七识、第八识,这都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本性人看不见,就以为没有。其实这个性能就象电,我们把电线接好,电灯泡装好,开关一开,灯就亮了。但这个电看不见,我们的大脑神经就象电线一样,靠这个性能来起作用。假如我们一口气不来,就是气断了,大脑神经还在,但它却不能起作用了。所以禅宗人在修法的时候就参:“念佛是谁?”,这个佛究竟是谁念的呢?是你念的,把什么东西称作你呢?把身体称作你还是把思想称作你?这个身体不是你,因为身体只是你住的房子。第八识一走,离开身体以后,你的身体就不会念了。那么,思想也不是你,因为思想是外界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外界的客观环境,就没这个思想了。身体不是,思想也不是,那么究竟是谁呢?把这个话头在心里思索,就起了疑情,就把你的妄念割断了。就在能所双亡的时候,回光自荐,就看到这个无相的佛性。这个佛性虽然是无相,但是它有功能。还是有啊!所以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佛法讲的是真理。为什么呢?因为它必须经过实证,才得真实受用。我们做功夫做到妄想断了,妄念绝了,即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的真空时,它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但是了了分明,非同木石,这个“了了分明”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知觉性,就是我们无所不能的性能!也就是大家时刻想明心见性的佛性呀!我们如果在这上面着眼,明悟了,体会了,再能在境上锻炼,顺境不喜,逆境不恼,对境无粘染、爱嗔、取舍之情,就叫“开悟”!因佛法有办法叫我们打开迷团,亲自见到这人生宇宙的本性,所以佛法是人生唯一正确的指南。
  佛教是无神论者,和其它宗教讲的不同。佛教不讲上帝或神来创造、支配我们,而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创造自己,所以叫“一切唯心造”。而其它宗教都有个至高无上的真神或真主来支配你。有不明白的人说:“佛教不是说人死了之后有十殿阎罗吗?由阎罗王来判决你,那不就是由阎罗王来支配、发落你了吗?”不是!那是误会了。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支配自己。造善业的有善报,到好的地方去。造恶业的,就要受恶报,到坏苦的地方去。并不是阎罗王来支配你。阎罗王就等于我们的公安局。比如我们没做犯法的事情,公安局能来干预我们吗?假如你做了犯罪的事情,公安局就对你不客气,要来抓你判刑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己支配自己,不是谁来支配你的。我们说造十善就生天,贪嗔痴具足造恶就下地狱。都是你自己造的。十法界就是一心。十法界是指四圣六凡(四圣:即佛、菩萨、辟支佛、罗汉;六凡:即天人、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牲)。这十法界都是我们一心创造的。
  佛教讲的“因果轮回”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律,要怕受果报,首先在因地上不要造业。凡夫是不怕造因,只怕受果。菩萨是只怕造因。他不造因,就不会受果。比如我们现在做了犯法的事情,就造了恶因,那就一定要吃官司,受审判坐监牢。我们没有干坏事,就不会受这个恶果了。凡夫不是这样,他只怕受果,不怕造因,为了达到他享受的目的,不择手段造恶业,所以社会上就有许多犯法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刑法、民法……等等的法律制裁手段。实际上人们就是因为执着这个色身为我,才要尽情享受,尤其现在这个世界,科学昌明,物质丰富,有很多的享受,而人的物欲高涨、欲壑难填,有了这样,还要那样,都是高消费。自己没有这个收入,就免不了要做犯法的事情。社会上犯法的事件层出不穷,皆由于此。由于我们错误地认这个色身为我,于是就产生了造业的因,生出了妄情,又因为这个虚妄的情见,就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可见佛教讲的“因果轮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与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因果律”一样,是真实可信颠扑不破的。
  佛教讲的“无常迅速”,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如朝露,短暂得很。活一百岁,看是长寿了,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比如我们现在都几十岁了,回想当初,就好像刚发生一样,几十年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快的很。佛看我们就好像朝生暮死一样。我们这里一百年,在天人看来,只是一会儿工夫。假如我们在兜率天,那里的一天,就是我们这里的三百多年。我们这里一个人能活四百岁吗?假如有,也很少,不过在他们看来,也只有一天哪!人生苦短,很快就要走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不好好用功修法,以期了生脱死,对得住自己来这个世上走一遭吗?!佛讲的种种警策的话,都是给我们敲警钟,让我们赶快用功,不要错过这难得的人生!因此,不要再执着这个色身,这个色身不是我们自己,它只不过是我们住的房子,真人是我们的佛性。佛性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见闻觉知的性能。要保护这个性能不被客尘烦恼所粘染。客尘烦恼,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色、声、香、味、触、法”。“客尘”就等于是灰尘,它不是主人,所以叫客。我们粘在上面,要享受,要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那就坏了。
  所以佛教就是要我们明白“因果轮回”、“无常迅速”的道理,从而改造人生,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符合人格的人,更由此而超越人成佛。人生是不久长的,须赶快放下来,不要追逐物境,让我们回归原来的一丝不挂、净裸裸、赤洒洒的净境,以免枉受生死轮回之苦。我们现在都是颠倒妄想而不自觉。佛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之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不自觉呢?都是因为妄想颠倒执着之故而迷盖了本来。我们现在都是在妄想、颠倒、执着之中。佛警策我们要一切放下,等于当头敲我们一棒,叫我们赶快梦醒。
  我们人一生的过程,就是连续不断的苦。所谓生、老、病、死、苦,生下来的苦大家可能忘记了。试看小孩生出来都是“哇”的一声哭叫着,没有哈哈笑的。为什么没有笑的呢?因为他在母胎的时候,都是暖烘烘的,皮肤很嫩,不接触外境。一出娘胎,冷空气一刺激他,象针戳一样的痛。他在母胎里本来是头朝上的,要生出来的时候,头要先下来,翻一个颠倒,从母亲的骨盆里挤出来,像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挤出来一样,孩子很痛苦,所以都是哭着出来。小孩苦,大人也是苦。在产房里母亲也都叫啊,痛得要死。老了也是苦,眼睛花了,看不见了;耳朵聋了,听不清了;牙齿落了,吃东西咬不动了。身体老化,精力衰颓,要依靠别人来扶侍,就不自由,不自在了。一旦生了病,就更苦了。大家都知道生个小小的牙病都疼得不得了。俗语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性命!”何况是别的大病呢?要是生了癌症什么的,那就更痛得不得了了!我曾看到一个生癌症的人,最后痛的满床滚,所以病是人生最苦的事。讲到死,那就更苦了。死的时候是四大分散,犹如生龟剥壳,苦不堪言。我们人的身体,是以地、水、火、风四大相聚而成的。死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地大分散时,象泰山压到身上一样,沉重气闷得透不出气来,因之家人搬他都搬不动;水大分散象整个人浸到水里面一样,潮湿得难受;火大分散时人浑身发烧,临死的人两个颧骨都烧得通红,这是火大分散的征兆;风大分散就更苦了,犹如大风把地皮一层层吹掉了一样,病人的感觉就象用刀把皮肉一层层削掉一样的痛苦,到后来呼吸要断时,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而且有一口海底痰闷在喉咙里,使呼吸不得,最后这口痰一落就断气了,痛苦的很。所以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很苦啊!当然,我们还有其它的苦,什么“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等,就不去讲它了。
  孙景风居士说:“有些人专为‘怖畏生死’而学佛的。又有一类发大心学佛的人,体会到六道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沉沦苦海,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义,无我精神,由‘观无常’,了生死,进一步发四无量心,学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愿众生都成佛,”(见原文三十四页)。这里就讲到我们发心学佛,是有种种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害怕生死来学佛的,现在活着不知将来死的时候是否痛苦,死了以后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也不知道,还是来学佛吧,找个归宿。比如现在修净土宗,将来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发心的。所以,佛教有五乘的区别:第一是凡夫乘,他只知道做好事,不做坏事,也不想了生死,也不知道怎样了生死。比如庙里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佛法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了生死,只沾了点佛法的边,这就叫凡夫乘,也叫人天乘。第二就是罗汉乘,有的人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修行的,知道生死可怖,无常迅速,为赶快脱离六道轮回而发心修行,这就是罗汉乘。第三是辟支佛乘(或缘觉乘),与罗汉一样,只顾自了,但比罗汉聪明,见微知著,从因悟果,所以他们修的法是十二因缘,不象罗汉修四谛法门由果究因。他们在无佛出世时,见花开花落即悟空苦无常而证道,所以较罗汉略胜一筹。第四就是菩萨乘,是为救度众生而发心修行的,因看到世间大众都是生、老、病、死、苦,为使大众都能解脱,先发心自己修行,自己先解脱出来,然后再救大众。比如有人掉到黄浦江里,你想救他,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救?所以要先学会游泳,再学会救生术。光会游泳不会救生术还不行,你救他的时候,他会把你拚命抱住,你自己就游不动了。是故佛法有六度万行,就是讲怎样救度众生的,让人知道度人的方法。先自度再度他,这就是菩萨乘。第五是佛乘,明白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无漏智性,和佛无二无别。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都一样没有分别。我们只因妄想执着,误认色身为我,不知道这个知觉性就是我们的法身。现在应赶快回头,一切放下,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圆成佛果,这就是佛乘。所谓佛教有五乘区别,实则都是一心所造,就是由于大家发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为五乘。
  佛教育我们只有一真法界——佛性是真,其它一切都是虚假,都是无常的。我们住的这个地球也不例外,它在成、住、坏、空四个劫中轮回生灭。成、住、坏、空各是一个中劫,一个中劫合二十个小劫而成。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一过,地球就要坏了。科学家也说,地球可能要和别的行星相撞,发生大火被烧毁。佛经也讲到是大火烧坏地球。现在就不去讲它了。总而言之,一切无常,无可执取。所以学佛就是“观无常”,也就是叫我们一切放下,不要执着,根本没有长久的、真实的东西。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寿者一百多岁,转眼就过去了,何况长寿并不多见,又何必斤斤计较于声、色、货、利,而不宽恕对人呢?!比如我们乘汽车,被别人碰一下就吵起来了。人家不是有意碰你的,不要这么斤斤计较。我见报上有一段记载,很发人深思:一位体育记者去国外采访,因为走路走的太急,不小心,一脚踩在一位外国老者的脚上。这位外国老者反过来向他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走的慢,阻碍了你,假如我走快点,你就踩不着我的脚了”。这位记者直觉得脸红。因为是他踩了别人,人家反而向他道歉。看!人家有这么高的修养。假如我们都有这样的精神,这个社会就安宁了,就不会发生争吵了,学佛就是教育我们做个符合人格的人,更向上,做个超人,大家都有高尚的情操,时时处处都能退己让人。这样社会安宁,国家富强,世界也不会发生战争了。所以佛教对整个世界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时时刻刻要观我无常,我们都是到这个世界上来做客的。诗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是个大旅馆,我们不过在里面住一下就要离去了,为什么不讲礼貌,执着不放,不宽待别人呢?!所以学佛要退己让人,把自己的一切执着、贪、嗔、痴、慢、疑消尽,才能成道。我们之所以有贪心,就是因为误认色身为我,要享受,想长寿。秦始皇当了皇帝之后,想长寿,永远享受做皇帝的乐趣,派人觅仙丹,正是贪心的幻现,现在社会不安宁,贪污、贿赂风盛,也是贪心在作崇,我们假如醒悟了一切皆幻,不可得,还贪什么?还是尽一己之力,为大众谋福利,积点德吧。俗语说的好:“留万金于子,不如积德贻子一经”。这是告诫后人留金钱给子孙不好,不如教诫后人造福积德好。如我们知道一切虚幻无常就不贪取执着了,不执着就放下了,放下就心空了,心空本性就现前了,也就了生死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懂得这个道理很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执着的习气太深了!让你放,你放不下来。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学习锻炼,与自己作斗争,才能慢慢地将这执着的旧习渐渐消尽。
  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四弘誓愿,时时刻刻、兢兢业业的督促自己用功。不只是为自了。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第一个就是布施。为什么要修布施呢?就是要断掉我们的吝啬心,执着心。我们都执着吝啬得很,不肯舍。肯舍心量就大了。
  第二是持戒,是指戒心不动。如果你心常常在动,妄念丛生就不行。
  第三是忍辱,并不是说我们要发火了,硬压制自己把这股火气捺下去。不是!那样肝火旺会生病的。那怎么办呢?要观空,一切都不可得,连“我”也没有。既无我,哪有辱呢?没有我谁来受这个污辱?如此观察,即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我,辱从何来?既无辱又何须忍呢?不忍之忍,是为大忍。因为一切都没有,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合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为一切事物本身没有,都是因缘相聚之后才有的。所以就不要再着相了,不着相,那么你心就空了,心空了辱也就没有了。
  第四是要精进。修法、学佛就是要精进。如何精进呢?就是勤除自己的妄习。所以净土宗一天要念几万遍佛号。就是为扫除我们的妄想、妄念。因为我们妄想不停,妄念多端。一天到晚妄念在脑筋里转,没有停的时候。只有坐下来念佛的时候才看见妄念。这个念头起了,那个念头来了。当你忙忙碌碌的时候,看不见妄念,还以为没有妄念。实际是妄念不停,你没有看见。这就犹如一杯浑水,浑的时候,你看不见泥沙,待泥沙沉淀下去,上面水清了,才能看见泥沙。所以,当我们妄念、妄心清静下来,才能看见妄念在不停的动。我们打坐,念佛看见妄念是好事。因为心逐渐清静了。有人说他打坐时看见妄念不好,还是不打坐好。不打坐看不见妄念,看不见妄念他以为就没有。不是!妄念永远不会息,不会停。所以我们做功夫要精进不懈,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时时刻刻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它,不跟它跑。我们果真能这样精进不懈地做功夫,不过三、五年,就能打开来,见到自己的本性。有人修行许多年也不行,这是什么缘故?就是时时刻刻还在动念头,没有看住它,没有精进。假如时时刻刻看住它,只要三、五年就一定会把念头歇下来,一定会把身、心、世界化空,再经不断地在事境中锻炼,勤除习气,最后定能打成一片。肯定的!所以我们说修心中心法的人,要时时刻刻打坐。并不是打坐两小时后,下坐就放野马,任妄念蠢动,而须绵密观照,看住妄念不跟它跑。“打坐”打什么?打是打妄念,要看见念头起处不跟它走,坐就是见本性。要时时刻刻见本性才行。这个性能如影随形,要离也离不开。傅大士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夜夜睡觉是抱着佛,早上也是抱着佛一起起来。说明自性离不开啊!只要我们真肯用功,精进不懈,三、五年保你们成就。假如不是这么精进,有修无修的,高兴的时候打一坐,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坐了。或者打坐时胡思乱想,一面念佛持咒,一面脑筋里妄念不停地转,那有何用?!我们打坐,必须死心塌地的放下一切,如大死人一样,只“心念耳闻”地绵密持咒,才有入处。心念,不是嘴巴念,而是大脑思想在念。耳朵要听清楚你念咒念佛的声音。要盯住这个声音。憨山大师说:“我们念佛持咒时,要象推重车上山,极力追顶”。推重车上山,不是轻车下山!推轻车下山,你不用费力气,“呼——”就滚下去了。车子装上很重的东西要往山上推,你不用力气能推上去吗?推不上去呀!所以念佛持咒,要象推重车上山一样用力顶。光是两个小时打坐不算数,下坐要时时观照,念起不随,三、五年保你见性。如果你们这样用功不成就,你来骂我!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大祖师们讲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第五是禅定。因精进不懈之故而得禅定。禅定是指对一切境界不迷惑,心不动摇,看见好的不爱,不是看见好的,心就“呼呼”乱动,想得到它,据为己有。看见不好的,逆己的事情就烦恼。心真空了,就常摄在定,遇事不惑了。说到定并不是坐在那里死了不动,更不是不能担任大事,而须照常的讲话,照样的工作,照样的走路。只是虽做一切而心不动摇。等于镜子照东西一样。镜子里面显现各种影相,但镜子不动。镜子没有说这个好我要,那个不好我不要。镜子它不分别,只是照物,什么东西来了就照什么。东西是长的就现长相,是短的就现短相,是方的就现方相,是红的就现红色,是兰的就现兰色,它不取不舍,毫无分别,这就叫“现量境”。这个现量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修行,都为了要见性,要见本来面目。这尊贵的性——本来面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它不在别处,就在当人面前放光。我们只“啪”!一切放下,虽一念不生,而非如木石无知,而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大家的本来面目啊!!我们于明见此性后,须时时刻刻保护这个本来面目,在荣誉或毁谤面前不动心,不理睬它,保护这个现量心。等保护纯熟了、圆满了,就不要保了,任它随缘自在,就成就大道了。所以,佛法讲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肯做,肯放下一切,不懈地与自己斗争下去,必定能成就。
  第六个就是智慧。就是指由禅定而开发的大智慧,明白一切事物的前因后果,明白一切众生生来死去的由来。讲到生死,我们本来不生不灭,没有生死,为什么现在生死偏偏不断地现前呢?这都是识心妄动的缘故。假如我们能对境不生心动念,不趣境,就无生死,所以生死是虚幻的。现在许多修佛法的人,执着死时要有个去处,还要预知去处。其实我们真悟道了,是没有去处的,因为我们未曾死,只随遇而安,随缘度生,逍遥自在,游戏三昧,用何去处!有人说:“你假如开悟了,应该知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叫预知去处。假如不知去处,那就是没有悟道”。这句话听起来好像非常正确,其实还须好好商量。因为真正悟道了,佛性是遍虚空,周法界,不动不摇,无有来去,事事都是它的显现,处处都是它的幻化。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没有地方可去啊!假如有个地方去,岂不是未曾悟道吗?
  在本书的后面讲到有两种成就:一种是在死位中有放大光时,如能认识这个光和佛放的光,一体无二,没有两样,这就是我们的本性,那我们当下就解脱了,不需要到什么地方去。另一种是我们心量小,不敢承当,不知道这就是佛性,这就是和诸佛一样的体性,那你可以往生东方或西方去修持,因未悟道还有地方可去。我们真正悟道成就了,是毋须到什么地方去的。本来不生、本来不灭,不生不灭还要到什么地方去呀?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关于涅槃有四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自性涅槃,我们的佛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不是因身体生而生,因身体死而死。一切众生的自性,法尔如是,本不生灭,亘古长存,叫自性涅槃。第二种是小乘人所证的有余涅槃,就是他们只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变易生死就是思想的一生一灭),法见未除,还有尾巴未了。还执着法性的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为我,思想还没净,还有生死,所以叫有余涅槃。第三种是佛所证的圣果,叫无余涅槃。既除了人我执,又除了法我见,人、法双空,无一毫可得。这种人、法都了,二死齐捐,变易生死,分段生死都了了,就是无余涅槃。第四种是无所住处涅槃。无所住处,就没有住的地方。无处不是,处处都是。所以释迦牟尼佛离开的时候说:“我没有离开你们,我常在你们面前,眼清净的人就看见我了。眼浑浊的人是看不见的”。我们还有烦恼执着,就是眼不清净。假如烦恼执着都了了,妄念不生,就是清净法眼,处处都能见佛。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有个方所,有个地方,这才是开大智慧。大智慧之运用,就是六度万行。
  我们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萨道,广度众生,积累福德,才能圆满圣果。不然,福德不全,功行不满,不能成佛。行菩萨道就是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菩提萨埵”是梵文,简称为“菩萨”,中文意译就是“觉有情”。就是要把自己的情见觉破,并使有情人都能觉悟。我们人都有情见,自己的父母、子女,就尊重爱护,别人的父母、子女就不顾不睬了,这都是私情作怪。尤其是男女爱情,更是生死的根本。我们人怎么会有这个身体?就是因为爱欲,即男女的情欲浓厚,才有了这个臭皮囊。爱欲不断,生死就不断。“觉有情”即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这就是菩萨道。光行菩萨道还不行,还要历劫修行,上上升进,愿众生都成佛,才能圆证佛果。菩萨里面还有很多等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大菩萨——十地菩萨和佛还差一级。度众生时,菩萨还有出没六道之见、还有进彼道、出此道之见未断。佛呢?佛是尽管出入而未出入,尽管度众而未度众。佛与大菩萨就差这么多。觉行圆满,即智慧福德都圆满,就是佛。故又称佛为“两足尊”,两足——福德智慧圆满具足。觉就是大智慧,行就是救度众生的福德,觉行都圆满才能成佛。
  佛是具足三身四智的。所谓三身者,第一是法身,第二是报身,第三是化身。现在我们所修的,都是修法身,就是要打开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法身,所以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为了证见法身而修行。
  报身要怎样证得呢?证得报身叫后得智,就是要度众生积累功德。我们现在打开本来面目,见到法身,这是根本智,根本如此。后得智是广度众生之后才得到的。众生习性不同,就比如有人喜欢吃辣的,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酸的,口味不同。同样学佛也有凡夫禅、小乘禅、菩萨禅、大乘禅等种种的不同。众生根性不同,愿望也不同。那么学的法也不同。度众生的时候,我们把这一切法门都学会了,就能应机随缘,就能得心应手而不致格格不入了。因广结善缘,尽做好事,我们福德圆满就感得报身了。假如不为众生做事情,我们的福德从何而来呢?不为人类造福,光为自己,那是自了汉,没有福德。有句话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光为自己了,是不能成佛的。所以报身是因地发心、福德圆满,后得的果报。《华严经》说得很清楚,善财童子看见弥勒菩萨(就是我们说的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的报身时感叹:多么庄严,多么美好!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是得到了,后得智还没有得到,报身还没有。我呢?就是度众生的缘故,才福德圆满,感召弥勒阁,感召这个光明报身”。报身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一种是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就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大身,他受用报身是吸引菩萨向上用功的,大小不一定,小菩萨现小报身,大菩萨现大报身。菩萨看到这光明美满的报身,会激发勇猛精进心,更加努力用功,以期早日也证到这美好的报身。以前,释迦牟尼佛看见另外一尊佛,入光明三昧又叫火光三昧,身相好得不得了,非常羡慕,心想,我也要有这个报身!他精进用功,不懈努力,于是提前七劫成就。所以,一个人成佛时间的长短,不是一个定数。我们说“三大阿僧祗”劫成佛,这个阿僧祗,就是不可知之时,时间长短不是一定的,就看我们怎么做功夫,我们用功勇猛精进,时间就短,如果懈懈怠怠,因因循循,时间就长。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难尊者,他和释迦牟尼佛是同时发心学佛的,等到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了果地佛了,阿难尊者还未开悟呢!你们看相差多大。《楞严经》就是度阿难的。可见成就早晚,就看我们怎么用功,懈懈怠怠的不行!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只喜欢听这个佛如何讲,那个佛如何讲,听了很多很多,他的知识很丰富,但没有用功,所以不行。我们要勇猛用功,勇猛精进时间就短了。要证得报身,要得后得智,就要度众生,不然只成个罗汉果,不得报身。
  化身呢?化身圆满自在,变化无碍,是应众生之机缘而显现的,就象《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说:“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如何证得化身呢?功夫要做到微细流注断灭,什么叫微细流注呢?就是法相宗所说的五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中的意,即作意。这个作意最坏,时刻在分别,什么事情它都要分别,而且它象潜水员一样,在深水底下动,不在上面动,看不见,动作快的很,要到我们最后做到金刚萨埵定,也就是大定,才能把这个微细流注斩断,那我们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要圆成佛果,就是要成就这三身。
  四智呢?是由八识转的,叫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功夫,就是转六识、七识。转第六识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转成不分别而只观察的心。我们生来就喜欢分别,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好的要,坏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别当中生活,所以妄念纷飞、生死不了。第七识是传送识,就象我们单位的门房,把六识送来的信息都传到第八识里去。第八识是储藏识,就象我们单位的仓库,接受第七识传来的信息,把它藏在里面。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多生历劫的种子都在里面。要把这些种子都断掉,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萨才能断光。所以我们要加紧做功夫。“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就是现在因地修行时须着力转换六、七识,才能进而转换八、五识,圆成佛果。也就是说,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后来才能转成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从而圆证佛果。现在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是昏暗的,它什么东西都要,不论好坏,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圆镜智时,它就只照不动了,就不要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他是对外的。有偈云:“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八识要转成四智,也就是说,要圆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不是一悟道就成了,还差得远呢。要好好用功才行。
  佛教的根本是大乘教,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是为自己,大乘教是为大家。“愿众生先我成佛”,是大心菩萨。你们大家都先成佛,我最后成佛。就要这样发心。现在的人不是这样想,别说成佛了,就是一点小利益,都争先恐后往前抢,哎哟!我第一个,我第一个,排队我站第一个,他要捷足先登,这就是凡夫心。所以学佛心量要大,越大越先成佛。要发大心,才合乎佛教为法为人的精神。
  前面这些道理,都是佛教徒容易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学佛从何处下手呢?使很多学佛人都感到茫然。有一些老太公、老太婆只知道念佛烧香,对这个问题并不知道。还有一些人用功打坐得到点境界和消息,去向某些大师请教,大师说:“抱歉,我不知道,不敢瞎说”。他不敢讲,因为他自己未修法,没有功夫,怎么知道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实际上佛教把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一个是竖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通过学禅、学密,把我们执着的习气,贪、嗔、痴都消了,就出去了。一个是横超三界,就是学净土宗——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多人学禅、学净、学密等,这些人知道从何处入手,但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
  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着的缘故,就象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婆、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哪!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像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象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
  修法、了生死,有三种实证功夫。
  第一种我们真能做到念起不随,念头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滞,就象水上画图一样,在水上一划,水就合拢了。没有一点影子,没有一点痕迹。如鸟过长空,无有行迹,就能于生死岸头得自在,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不为业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
  第二种,我们能够于前面讲过的两种境界,好的一头,坏的一头,都是平平常常,一点也不波动。我们的心没有好的喜欢,不好的就烦恼,那么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说,参禅刚开悟的人分段生死并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习气重,还未消除,心还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说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净土宗的人批评禅宗,说禅宗人虽然开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净土稳妥,即是这思惑未断之故。教下将无明粗分为见惑与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对境而生心;见惑就是知见。认识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邪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再不走错路,再不颠倒执着,就是见惑断了。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哪!人的习气总是见到好的爱,见到坏的就厌恶、烦恼,心不平衡,总在妄动,住执难舍,所以生死不能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出不了生死。做到第一种,念起不随,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东方就到东方,不受业力的牵缠,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种,心不随境牵,即能变化自在,了脱生死了。
  第三种是微细流注断灭,一切化空,唯有圆觉大智现前,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证道的真实验证。
  我们修心中心法和参禅一样,都是从第八识下手,在心地上用功。这和其它密法不同,所以有人称之为禅密,和禅宗同一鼻孔出气,但在入手修法时略有不同。心密是用六个手印一个咒语打开本来,然后再用禅宗的保任方法,勤除习气,时时观心,处处觉照,而与禅合辙。一俟观照圆熟,证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归家稳坐,就不用觉,不要观了。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后把握。这样的功夫,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是要费点力气的。不费点力气你也做不到。说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没有用处。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不同的过程。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无妨碍,不管哪里都能去得,还要更进一步,连事事无碍的意境也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禅和子、真正的明心见性者。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成佛的关键!


  上一页 浏览目录 下一页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zipg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