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元音阿阇黎
大手印浅释

序言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第五讲 结语

上一页
下一页
浏览目录
欢迎访问佛法心中心论坛
 
 
八、法贵当机

  我们修法,不管是修净土宗,还是禅宗、密宗都要这样做功夫。比如说我们念佛,要不要修观呢?观是什么?观就是禅观,就是修定啊!你念佛名号,要心念耳闻,静静地倾听念佛声,才能摄心入定,这叫念佛观。念佛不是唱山歌,更不可一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边跟别人讲话,那不行!必须修“念佛观”,观就是修禅啊!禅有很多种,有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还有外道禅。所谓凡夫禅、小乘禅者,就是心有异计。什么叫异计?就是心有差别。误认心和法不是一个路子,空和色不是一个东西,着在相上求色身健康,或是以为心法不是色法,色法不是心法,以偏空之理修禅等等,都是异计。外道禅呢?也是心带异计,它不是落空——偏于断灭,即是著有——着在“阳神、神我”上。以上都不是真正的禅道。我们修禅须先明正因,摆正知见,尔后择一与自己根性相契的正法来修习,才不致步入歧途。
  为了使大家更明了起见,再将外道禅、小乘禅、大乘禅等复讲一下。欣慕佛道,厌离娑婆,这叫“欣厌之心”。在净土宗讲来,这是很好的,要一句弥陀,欣厌具足,就是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脱离这个娑婆世界。这“欣厌具足”在修禅上说来,凡有欣上厌下之心就是凡夫禅,没有入圣,还是凡夫境界。外道也是欣上厌下,他要成仙,要离开这个凡夫世界。他不明白仙就是凡夫,凡夫就是仙;佛就是凡夫,凡夫就是佛,本自一体,所以欣上厌下,往心外去求,不知道自性是真的,是故名外道。
  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就是小乘禅。他已经晓得身心是四大五蕴合成的,身体就是地水火风。心就是思想,思想就是心,心就是受想行识,与这四大组成的色身合起来称为五蕴。四大五蕴合成的东西,小乘禅人晓得是假的,是不真实的。不象我们凡夫,执着这个身体,认身体是我,要保护它,要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样样都要好,就造业受报。小乘圣人知道四大五蕴是假的,他晓得这个“人我”(就是身体)是空而不实的。但是他偏空了。他偏什么空呢?他说:我出了六道轮回之后,就住在界外净土(就是这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的净土),安住这里不动了。执着这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为我,“法执”未了,还不知道、不理解一切假相都是我们真心所显现的妙用。所以叫做虽悟“我空”,但是“偏真”,偏于这个真实不虚的真心,不晓得“假就是真,真就是假;全假即真,全真即假”。
  没有假,哪有真?没有真,哪有假?所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你在这里分真分假,还是妄心,有分别啊!如西方极乐世界,大家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娑婆世界是假,所以要厌离娑婆,欣往极乐。这是真假之分。
  其实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娑婆世界也是真,为什么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和诸上善人佛性所显现,所以是净土,是清净心所显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众生业障心所显现,所以是五浊恶世。但是业障心——阿赖耶识是什么呢?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的真心。因为,这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真心,不是真心哪里来阿赖耶识呢?之所以称为阿赖耶识者,就是它由生灭、不生灭混合到一块的缘故,把这生灭部分去掉,那就是清净体了。是故阿赖耶识不离清净体,它虽然是污染体,可也是真心啊!
  真心是怎么样子的呢?它是不动的,清净时如此,污染时亦如此。好象我们睡著作梦一样,一下子受惊吓了,一下子欢喜了,一会儿做皇帝,一会做乞丐了,而我们的身体未离开床,还是躺着不动。我们的真心它是不动的,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静、不垢不净的,它从未动过。一切都是它所显现,离开它什么都没有。所以,你说真,娑婆世界也真;你说假,西方世界也假。
  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不能着相。相是什么?相都是真心的影子,镜中显现的影子,莫将影子当镜子啊!我们只是不要真心中的影子、影象而已,何必认取真呢?所以,说真说假都是我们的妄心分别,它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真即假”,你把分别心拿掉就行了。二乘圣人不明白这个真理,认为有真的,他证圣了是真,六道轮回的凡夫都是假。所以,这还不是最上乘禅,这是二乘禅。
  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我们讲了凡夫禅、外道禅、小乘禅,到大乘禅就已经醒悟了,我也不可得,法也不可得。刚才讲了,小乘圣人罗汉、辟支佛,只悟人我空,法我不空。法我就是人我之外有四大种性为我,人我之外还有法身可修,有佛法可得,有涅槃可证,有生死可了,法还是有。所以,法我不空。那么,进一步到人我也没有,法我也没有,一切一切都是我的妙用真心所显现,而妙有真心就是性空,都不可得。但是,悟到了人我、法我都空的道理,还不究竟,还不是最好。
  最好是什么呢?最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假如顿悟自性本来清净,别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是佛,谛信无疑,就更进一步了,这是最上乘禅。就是说假如我们领会到:自己的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本来是没有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有漏——有思想、有造作的有为法。无漏——就是一切造作都没有,法尔如是,一切烦恼都没有,大智慧本来具足),此心就是佛,和佛没有分别。这才是最好。
  既然我们就是佛,和佛无别,为什么我们却不知道呢?既然心本来清净,本来没烦恼,为什么我们现有这么多烦恼,一点也不清净呢?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无明做怪之故啊!由于无明之故,我们妄想分别,迷于外境而不自觉,跟着境界跑,随着妄念流。我们所以造业受报,六道轮回,无有了期,其原因就在于迷而不觉,所以,我不厌其详地来阐明真理使大家开悟。
  一切众生都具足这个妙有真心,释迦佛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不自觉呢?就因为妄念颠倒,执着烦恼而不自知。所以,我们讲经就是指示迷津,说明我们本来具足的妙明真心。佛性不在别处,就在我们面门上放光。怎么放光啊?看见东西的是谁?听见声音的是谁?鼻子闻到香臭的是谁?舌头说话的是谁?知道酸甜苦辣的是谁?接触外境的是谁?走路的是谁?做工作是谁呀?这都是我们自性放光的妙用,要认识它啊!假如我们当下悟道,就是顿悟。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如此清净,本来一点烦恼也没有,本来具足如来智慧。这个心就是佛啊!不要到外面求佛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不明白这个道理,盲修瞎练,走弯路,兜圈子,兜来兜去,出不去。所以,因地要正,要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都要知道,我们自己就是佛,佛不在别处。你们或者要问:我现在就是佛?为什么我不显神通啊?佛有三明六通啊!古德说过:“识冰池而全水,藉阳气以消融”。这是个比喻。冬天寒冷,池塘里的水结成冰了,但这冰就是水啊!识就是认识。识冰池而全水,认识到这个冰冻的池塘全都是水(比喻众生本来是佛)。藉阳气以消融,要假借阳光,把这冰融化了。融化之后,方成灌溉之功。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比喻众生不具三明六通)。融化之后,能流动了,就可以灌溉田地了(比喻佛具三明六通)。接下来:“悟凡夫而即佛,资法力以薰修”。悟凡夫而即佛,就是我们醒悟了,知道这凡夫心就是佛心。资法力以薰修,资者,资助也,就是假借。用什么东西资助啊?用佛法的力量,要假借佛法的力量来帮助我们修行。因为我们悟虽悟了,只是理悟,只是始觉——才开始觉悟。习气还很重,一下子了不了。所以要借法力帮助我们,时时刻刻薰它,就是假念佛号、结印、持咒、照顾话头起疑情等方法来薰修,把我们这八识田中的妄种子、污秽种子薰成净种子,将习气转化为妙用。
  明理之后还须借佛法之力来修啊!不修是落不到实处的、是没用的。绝不是就这么一说一理解可以了。不行啊!或许你现在悟到: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放下,一切不执着。但可能出了这里到街上一逛,马上就没有了。有好几个朋友告诉我:唉!我今天到了火葬场,心都灰了。人一口气不来,烧成灰什么都没有了。还粘什么东西?不粘了,不粘了!这心死了空了。但是没走多远,又什么东西都要了,习气重啊!所以我们只好说顿悟渐修。其实顿悟渐修,讲起来是不通的,还要渐修就是没有顿悟,《般若经》就是这样讲的。但是说得太高了不行,我们没有这个力量。所以《楞严经》就讲两种法:“理属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道理一讲,他马上就醒悟了,悟了之后一切习气都消散了,都不要了,立刻就空净了。这种人的确是有,但只是少数、极少数,是上上根、再来人。不是再来人,不可能做到一悟即彻。然而今朝之顿乃昔日之渐也。是从前、从前、再从前,慢慢、慢慢地修行积累起来的,所以今天“啪”一脱就脱掉了。《楞严经》说“理属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这本是讲两种法门,一是圆顿法,一是渐次法。极少数的上上根、再来人,一闻道理,马上醒悟,一切习气,乘开悟刹那即已消灭,神通妙用即可发现了。大多数中下根人须于悟后,在事上磨练,渐除习气而后始能慢慢发挥作用。现在我们不妨将两种法门合二为一,就是所谓“理属顿悟,事须渐除”,顿渐二门合起来修。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根钝障重,不能顿悟、顿修、顿证,因此只好将两种法门合为一门,在理悟后保任,勤除习气,而渐渐地发通证果。顿悟渐修合在一起,讲起来是不通的,但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就可借用。这个道理不易讲清楚,我们不妨举释迦佛在世时的故事来说明。释迦佛座下的两个弟子讨论佛讲的一句话,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相持不下,就去问佛:佛啊,你看我们两人哪个说的道理符合你老人家的意思?佛说,你们两人的都不符合我的意思,但是你们两人的意思都能用。为什么?符合实际情况嘛!所以,我们现在只好讲顿悟渐修了。
  那怎么修呢?净土宗人就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拿这佛号扫尽我们心里的污秽,扫尽我们心里的习气,扫尽我们的烦恼。烦恼刚冒出来,就高声念“阿弥陀佛”,把你的心转空、化空。参禅人呢?时时照顾话头也。烦恼才动,问:“你是谁?”当头就一棒:“这烦恼是谁动的?动烦恼的是谁?”当头一棒打过去,这就是照顾话头。密宗行人烦恼一起,就马上持咒将其转化。虽然方法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不要说:我净土宗好,你禅宗不对;我禅宗好,你净土宗不对;我密宗好,你们禅宗、净土宗都不对。这是分门别户,说明你还没通达。若通达起妙用了,你就会说:禅也好、净也好、密也好都是手段,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我们假佛法的力量,用功修行,扫尽我们的习气,化空我们的烦恼,就“冰消则水流润,方显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通,应现通光之用。”心花通明了,就神通显发、妙用无边。这都是修行所证的,你说不修,行吗?不行啊!所以说一定要修。
  有人问:开悟之人,寿终之时灵性何去?
  这是个大问题啊!悟道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很多人这样问。有个香港人写信问我,开悟的人临终时应该预知到啥地方,即预知处所。假若不预知处所,他就是没开悟。这话对吗?不对!为什么不对?真正开悟了,就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来没有去,还有什么处所?我刚才讲了,这妙有真心是微细色,微细色就是虚空,虚空有什么处所?你要有处所,还是有来去,还是有生灭,还是没开悟。写信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问一期寿终,要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啊?这不但是他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所以,今天借圭峰禅师的一段话把这个问题再谈一谈。圭峰宗密禅师说: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来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常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下面把圭峰宗密禅师的这段话解释一下: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一切众生,非但我们人类,蚂蚁、蚁虫、苍蝇、狮子、猿猴等等无不具有觉性。你说哪一个众生没有觉性呢?你看这蚊子,你这里有血,它马上飞来叮你。苍蝇呢,你端一块蒸糕,它老远老远也能飞来叮上去。它们是有觉性的。人就更不用讲了。觉性者,知觉性也,你知道肚皮饿吗?你知道今天天气暖吗?这都是知觉性啊!所以,一切众生都具有觉性。“灵明空寂”,即灵而明,光明剔透,了了分明。就是光明,而灵知了了,如如不动。这个“明”有两种解释:“空”,空无所有,一物不立;“寂”,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与佛无殊”,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等等一切佛了无差别,无有二致。
  “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无始,无有开始,将来也无终,周而复始,总是这样子。“未曾了悟”,从来没有悟过,从来不知道自个儿是个大宝藏。《法华经》比喻:人有一个摩尼宝珠缝在衣里,自己不知道。这个摩尼宝珠能雨众宝,所以你不穷。你一切都具足,要什么,它就有什么。而你却不知道,到外面讨饭去了。象我们现在轮回六道、流浪生死就是讨饭。自己有大宝藏不知道,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由于妄执,不识真却认假。这个身体本不是我,却当做我了。身体等于是我们住的房子,里面有人。人是什么?人就是我们的灵明真心。不知道这个,就认“房子”为我:这身体是我啊,这身体是我!“故生爱恶等情。”所以就产生爱恶之情。我欢喜这个,讨厌那个,这个人对我友好,那个人对我不友好。分别心很多,都是妄念。喜欢的,就据为己有;讨厌的,就将其打倒,所以就造业受报。
  “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久轮回。”生死本来没有的,而是因为我们有爱恶等情之后,随心造业所致。我们想要某个东西,但得不到,是他人的,就抢他或把人家杀掉,这就造杀业了。造业就要受报,就要六道轮回。造善业升天,造恶业下地狱,生老病死长久轮回。唉!本来没有生死,落入生死了。在六道里出没,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我们尽管在六道里生生死死地轮回,而我们的觉性未曾生死,它不因为你生而生,也不因为你肉体死亡而灭;你堕地狱它不痛苦,你升天堂它不快乐。它本不生不灭、空灵无住,未曾生死未曾动。就象我们在睡梦中,被恶人追杀,惊恐万状,狂奔不已,可是实际上身体还在床上安然地躺着不动一样。也象水变成冰,而潮湿的性质不变一样。这是比喻我们尽管在六道轮回中但佛性不变。
  “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假如我们能悟到这觉性就是法身,明白我们的觉性就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根本,它本来没有生过、没有灭过,为什么还要有依托的地方呢?你真正开悟了,就不要有依托,不要有去处。我记得有个温州人讲得很好笑,他自说开悟了,有个人问他:“我们不是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是修禅宗的,我们圆寂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你们看他怎么答,他说:“可以依草附木,在石头上也可以,在大树上也可以,在枯草上也可以,都可以。”哎哟,不好了,成了依草附木的精灵了,这怎么行啊?依草附木是执著有身体的鬼魂。上海复兴公园有棵千年的菩提树,据说是灵得不得了,大家都去拜,其实是一个鬼,是灵鬼附在上面了。死后依草附木就变成鬼了,你们说这悟的是什么道啊?其实与道不相干,都是假的。我们的觉性“本自无生,何有依托?”不要有依托。依草附木者未曾瞥见觉性半丝在。
  从前有个废弃多年的破灶,有个神附在灶上,托个梦给人:你们到这灶上祭祭我,你们要什么我给什么。人家都说,这个灶上有神呀,都去祭吧!很多人来祭他,这个神就满足他们的愿望。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破灶就红得不得了了。那地方上有个禅师(慧安国师的弟子),见这个依附破灶的精灵使得大家杀生来供养他,造业了,就去给他说法。拿禅杖咚、咚、咚敲灶台说:我问你,你是砖瓦泥土合成,灵从何来?神从何来?砖瓦泥水没有灵、没有神,有灵识的是你自心,你附着这个砖泥灶上干什么?这个破灶神被禅师一指点就醒悟了:对啊,神不在砖瓦泥土上,神是在我的自心上啊!赶快舍去这个破灶吧!他夜里就来礼谢禅师,然后升天去了。后来大家都称这位禅师为“破灶堕和尚”,反而把他的真名遗忘了。禅还晓得不要执着身体,我们执着在草木上能行吗?所以不要有依托啊!我们本来无生,本来无有依托!
  “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你真正悟道了,就了了常知,灵明不昧,什么地方都是我。什么地方有缘,就在什么地方现身。所以叫做“无住处涅槃。”没有固定方所,什么地方都可以现身,只要有缘即可以现身。真正彻悟了,哪里还会有个固定地方?要有个固定地方就是没有悟。灵明不昧,就是没有一点昏昧之相。了了常知,就是明明白白。这个知是没有间断的,叫常知。不是现在知,等一会又不知了,那是没有用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没有来哪有去呢?有来就有去,有去就有来,都是相对的,相对的都是假的。它是绝对真心,所以没有来去,没有出入。


  上一页 浏览目录 下一页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zipg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