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元音阿阇黎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教理
修法
与修法相关的
信函摘抄
禅偈撮略
后记

上一页
下一页
浏览目录
欢迎访问佛法心中心论坛
 
 
(二)上师复函

  4
  近闻有人瞎指点,以为如识得能说、能闻、能行、能做的大功能,就是开悟,不用再修持了。殊不知,认识这大功能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是理解,离证悟还差十万八千里。解悟只算知解,遇事即飞去,丝毫不得力,在生死岸头作不得一点主。这在宗下曰之为:“一句合头语,万世系驴橛”。真心了生死者,可不慎欤?!
  因不忍见诸方学子受此盲子瞎指划而误入歧途,放弃修法而生死不了,故高声疾呼。修法未到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完全消殒而了了分明时,不算见性;即使到了这时,还有习气在,亦不能罢手不修,还须奋力修法,以增加定力而完保任之功,庶能同证菩提,不枉过此一生。

  5
  上海同仁集资印刷了一批密宗宝典,是莲花生大师著的《中阴闻教得度秘法》。这是帮助佛子们生前未曾修好,于圆寂后得度的要法。莲花生大士悲心痛切,怜佛子们修行不力,生死不了,再一次于死时助其得度,用心良苦,我等得之,幸何如之!
  遇真实修行的同仁给一本(不要滥发,该书无多),助他得度,以结善缘。这是上海同仁和你地同参广结善缘的,望珍重妥善处理,千万勿马虎、糟塌。

  6
  修持佛法贵一门深入,不可杂修。心中心大法是密宗最高的心法,和西藏有相的密法不可同日而语。你怎么修了高深的心法又去听人家的不知深浅的瞎话改修其他法门,走冤枉路呢?
  还算好,你知道改回来,重修心密,又恢复了光明定境。再不要杂修他法,一心坚修心密,圆成圣果也。
  你说犯了淫戒,功夫打了折扣。是的,淫为万恶之首,功夫再好的人,一犯淫,功夫也就大退特退,乃至于发了神通的人犯了淫,神通也会失去。
  你今年多大年纪?还这么冲动!你犯的淫戒是和你自己的妻子同房,还是与第三者?这要说清楚,以便为你补救。

  7
  来信收悉,你大有长进,可喜可贺!《中阴救度》一书,确是密宗宝典,教导我人于生前未得度者,于死时得度成佛,无大福报者曷能遇之?你能珍视、慎重赠人,深合我心。
  你搬入新居,一切皆符心愿,福缘甚佳。望更好地保护己灵,勤除旧习,俾能大放光明,圆证报、化二身,圆成佛果。

  8
  来函所问问题,兹答如下:
  “心空境隐”,一切境界本自空寂,只因妄心攀缘,乃生种种幻相,及至缘心息灭,幻境亦自息灭。所以当你上山,心空无住时,山色树林都一起消殒无余;但当幻境息灭时,“觉性了了,非如木石”。即《圆觉经》所说:“幻灭灭己,非幻不灭”之证境也。仁者于此见到,当善自保护,时时心空,勿随境走。遇有念起,即便斩断,不令相续,如斯精勤长养,不数年即圆熟矣。闭关,一要心空意闲,不然,要闷气难耐的;二要有清静关房;三要有道粮;四要有护关者;五要有导师。功效是可以早日打成一片。

  9
  来函所询各点、条答如下:
  (一)静卧时,妄念不行,以平时修法般若薰陶,故内心开发发出爆声。当爆炸时,身心了不可得而正念了了,非同木石,这是什么?你在这上面猛着精彩,一认认定,就是见性了。若再舍此而别求,则佛无觅处了。
  (二)“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者,即正当大爆炸时,非但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即连虚空亦不存在也。
  (三)六识在大脑,七识在心肺相交之脉管内,八识在心包络内。六识主思考分别,七识恒审思量着我,八识储藏种子。
  (四)觉,警惕意。念起即觉,不可随妄念跑。观,看着。用正念看着妄念,妄念一起即觉而不跟妄念跑。照,如阳光、明灯朗照,不用观而自朗照一切,了了分明而不着一相。

  10
  你说因出门,做工夫时有间断,这是你把做工夫看成定式了,以为在座上结印、持咒才叫做工夫,下座走路、做事就不是做工夫了。这是大错!须知真正做工夫,是在座下日常动用中。我们应缘接物,在紧张、纷忙中,尽管身、手、头、目等均劳而心不动摇,不随物转,只了了应付,无得无失,无嗔无爱,镇日心中空荡荡的,才是真做工夫。偶一失照,心中有物,即是间断;否则不名间断。等到工夫圆熟,还要扫除悟迹,掀翻窠臼,无悟、无得;无佛、无众生。一切不有而妙用无穷;一切不得而神通无量,这才是广大无边,甚深玄妙三昧。
  我们做工夫就是先从悟自本心,见自本性下手,然后绵密观照,不使心中存一毫法见、物见、佛见,整日空荡无依,随缘穿衣吃饭,把历劫所养习气消磨尽竟,自然放大光明,朗照十方世界,无有余剩,正不须修什么虹光法。这个虹光法修得不好,即心未空尽时,非但身不能化光;还要出偏差,眼睛还会瞎。你们都有白内障,修光更易使白内障深化而导致眼瞎。所以我劝你们还是依照禅宗的修法,用开悟、保任而圆证的进修方法较为稳妥。
  你说做功时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平静、平淡,这是最好的感觉。因为一有什么玄妙的境界,都是你心中的幻想。要一点境界也没有,从而忽地一声将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化空。正与么时而灵觉了了,无能知所知,无能思所思,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你又说,做功夫不能打成一片,这是你功夫未圆熟所致。只要在一切境界中不断地锻炼下去,不久自会水到渠成。你现在功夫已有相当基础,再精勤修炼下去,我想不久你就会桶底脱落了。望你好自为之!

  11
  座上身心世界化空,灵知了了,这正是本性现前。有时不是了了觉知,又不像打瞌睡,这是不住觉的无知之知,也是好事;但不要落入无记,就行了。
  你不是一事无成,已经证到本来面目,只要在事上锻炼,将旧习化空,任何顺逆境都无动于衷,就能进一步放大光明,现神通,将色身转成光明报身了。但切不可追求,只任运与么锻将去,时机成熟,即水到渠成了。那时要现意生身即现意生身,不是什么难事,望好自为之。

  12
  尔等每星期在同修家聚会一次,互相切磋,督促前进;尤当盛夏,仍能不辍修持,确甚难能可贵。
  一切境界,本自虚幻无有,皆吾人妄心蠢动而蕴集显现,心若不动则幻境自消。故古人谓为“妄念消尽幻身融”,诚不巫也。仁者正念提起时,则妄心不动,妄心不动则妄境自消。故一切人物皆呆滞不动;反是,妄心一生,则一切妄境又复生起矣。此时若更正,念亦脱。(即无所谓正念、妄念,皆不可得)。则一切物境,影子亦不可得矣(即连呆滞的尘影亦不可得)。望同仁努力前进,勤于觉察观照,则到家之日不远矣。
  一切大乘经都可阅读,如你手边有《圆觉经》、《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法华经》、《华严经》以及上次所讲《六祖坛经》等,都是修法必读之经,可以一一参详。

  13
  打七须俟气候稍凉,现在尚嫌太早,阴历十月开始最为确当。某人说无消息,不愿打七;又某人说已有消息,不消打七,这都错会了打七之义。无消息正好打七,七识一死,则好消息自来;七识高涨,不用专功打死它,如何会有好消息?有好消息更须打七,七识死透,八识始能翻身,才能发挥大机大用。如何可以得少为足,以为有了消息,就可以不打七了。试问七识妄心不死透,习气如何能了?
  内心翻腾,这是妄心种子被般若火薰得翻动起来了,将要打脱而未打脱的现象。此时要耐心沉着,不可慌乱。难以忍受时,可出声持咒,千万不可因心烦意乱就下座,半途而废。因打七就是要打死七识,这七识将要死时,它当然拼命挣扎,所以你就内心翻腾,紊乱难过了。不趁此时着力打死它,稍一放纵,就又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这时放弃不坐实是大错,以后遇此情况,须耐住性,继续坐下去。七识一死,大好风光就呈现眼前了。
  可以在自己房内打七,不须要什么仪式,因为这是无相密。
  上座有时舒适轻松,有时烦躁不安,这是功夫未落堂的必然现象。因识心未死透,不无反动,所以有或上或下的情况。总之,你须好亦不喜,坏亦不忧,自管心无所住地坐下去。等你心真空净时,自然安适受用,无忧无恼了。
  “万物本自闲,惟人自扰!”又道:“是法住法位,各不相涉!”一切事物本不干扰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妄心乱动,取境着相,才烦恼重重。你看电视时,心一空,就不为境扰,这时你的身心就和电视不相干涉了。所以教你们时时要觉照,就是这个意思。你现在会用了,我很欣慰!还要加功,做到任何时、处都一样,不为境扰。而后觉照亦不要,仍然心空如洗,空亦不可得,方可放手。

  14
  所谓“当下”者,即一切妄念断而了了分明之时也。这“了了分明”即当人佛性。
  平时行、住、坐、卧都要照顾“当下”,不能随念转,跟境界跑。
  对境不动心、不分别,为现量境界。而了了分明的自性是体,不是用,见色闻声而不粘不著,这是用。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15
  入座后,身手化空,是好消息,这“知”身手化“空”的是谁?应在这方面着眼!这时并不是没有知觉,只是妄念消亡罢了。听到声音惊醒,这听到声音的又是谁?可见不是睡着或落入无记。假使昏睡,手印早散,人亦不会坐直;假若无记,哪会听到声音而惊醒。
  正入定时,应一无所有。如有境界,不予理睬,所有幻境,自然消灭。如在境中,迷迷糊糊,不能自主,那是入了梦境,须提起精神,睁眼出声念咒,驱散睡魔,摄入正定。望好自努力,勿入歧途!
  三密相应的妙观与某先生的观心法门略有不同。三密之观是:身(内空)、心(密空)、外界(外空)三空相应的见性保任法门,而某先生之观心是未见性的觅心法门,所以不同。做时,后者虽能看见妄念起处,即便化空,但一不知真心是什么?而前者已知真心,不再起疑,故不同。

  16
  你能时时观照,保护本来,不随境流浪,这是真用功。反之,虽然每日打坐,念佛,下座后即忘其所以,妄念乱动,随境流转,那不过是表面用功,实际无甚收益。
  坐中境界,不管好丑,俱不可着。一生心动念,即是妄觉,妄觉一起,再好境界也保持不了。因这想保持之念,即是妄心故也。
  坐得身心世界全空,而了了分明,这是什么?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也!见得这空、净、光明无相的面目,你还着世间的假相吗?进一步,时时、处处保护它,不让他随境生心流转,这种空、净、明朗的境界就时时现前了。你问为什么这种境界很少现前,因为你多生历劫执着惯了,无明习气深厚,今虽一旦打破,见得本来,而那深厚的习染根子依然存在。所以要进一步时时处处保护它,才有念起,即须祛除,不让它流浪起灭。把这着相的习染分分除尽,就大功告成,证成圣果了。这一条非常重要,望你好好记取,用功保护!!!
  不要着光明,你只空心,心净光明自生。因本性是光明体,你现在光明少,是心不净故。心果真一无所着,不求光明,光明自大放也。
  真入定是对境不惑,死定有什么用?
  忘记不是坏事,我们做什么等于不做。为什么要耿耿于怀记住它呢?古德云:终年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就是叫我们须心空无住也。

  17
  兹就来函所问,答复如后:
  有时迷,只要勤加警惕,在事境中不断地磨炼,即能将迷情化去。至于中阴如何,完全根据你在世的功夫而定。现在如能不迷,则中阴亦能作主;现在如不能作主,则中阴即会昏迷。到那时,只能请道友帮助提醒,唤醒迷梦,方得解脱。
  修随心陀罗尼,右手不能放在大腿上,如实在不能高举,则可稍低,贴在胸腹间。亦可不结印持咒,但力量稍差,你可修习。

  18
  你下座后休息时能看见自己,这是神忽离体。因打坐后,心情安定,不似坐中尚有要入定,要成道等诸般妄念,七识为之封牢,不能自由出入。坐后休息,一切心空,七识在撤离封闭的情况下,即能离体而出游了。所以教你们在打坐时,一切放下,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求,顺其自然,即能安然入定,开悟成道了。
  梦中吃荤菜是你女儿劝你吃荤的反应。你能吃而无味,不贪吃,不着吃,这就是吃素。因所谓吃素者,乃无吃的要求,而不在吃与不吃也。
  另外,关于闭关一事,可简可繁,随自己取修。所谓闭关者,即闭户不出,在家用功精修。有的是终日打坐,不讲话,只吃一餐;有的是坐坐走走即经行,看看经文,也不讲话;更有的也可说一些话。总之,是闭紧自己的意识关,不让其乱动,用以早日圆证菩提而已。

  19
  某某去国外弘法,可喜可贺!一些师兄弟们不理解他,是他们未开法眼,不识真人。
  你现在得其人的指教,有所悟入,曷胜庆幸?但切不可得少为足,以为到家无事,须兢兢业业,努力在境中锻炼,勤除习气,去尽现业流识,方可放手。否则落个悟后迷,枉修一场,岂不可惜!
  我年纪大了,不想出门,只拟安隐休养。望你好好用功,不要半途而废!

  20
  阁下所作功法与我相左,爱莫能助,为之奈何?
  阁下既醉心于气功,何不拜一气功老师资助前进,以免步入歧途。以气功无名师指示,难免有阻、隔、滞等等偏差,非但对色身无益,抑且有害于生命矣。
  练气功系练色身而不及“真我”,犹如只知修饰房屋而不知保养住于屋内之主人,故功夫再好,亦不能了生脱死。我所致力者系内之主人而兼及房屋,故与阁下功夫不一致,无从帮助阁下前进,尚乞见谅!

  21
  修道人功夫略有三种深浅:
  (一)妄念随起随觉,不跟它流浪往返。临命终时,纵有中阴,亦能所向自在。其不觉者可无论矣。
  (二)任何时、处,爱、恶俱亡,则可变化自在。
  (三)喜、怒、哀、乐,微细流注断绝,则与果佛同步,究竟自在矣。
  仁者于此三种境界中自揣在何次第中,努力向前,自能究竟自在。

  22
  连打坐七次,既可一次坐满,也可分七天每天坐一次二小时坐满。一次坐满,效力更大。
  某某有志弘密,甚善。师兄弟们,不但你一人,都应齐心协力助他办道。不知除你外,其他同仁,肯出力否?求佛菩萨加被,助你们顺利开办道场。

  23
  来函所说甚当,对始终不相信的人讲煞也无益,还不如缄默为宜。
  梦中说法,且任佛寺住持,为将来有大成就之兆也,可喜可贺!
  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规律,故须精勤努力,跳出生死圈囿,方不虚此一生也。

  24
  关于修法爆炸,本属寻常,修至一定阶段,气机爆发,犹如火炉水开,瀑满溢出,发出声响,不必惊怪。至于外间台灯罩垂丝晃动与令正闻有板凳坠地之声,此乃由震波及外物与令正和你气息相通之故。
  修至相当程度,也可由外物声响引发爆炸而将宇宙、身心震脱,从而彻见本来。
  入座时,须一切放下,不可起心动念,想理想事,任它魂灵出窍,遨游太空,我只不见不闻。在发生大爆炸时,即将身心世界一齐炸光;于一物不立,空也无着时,猛着精彩,会取这“知”一物不立的是“谁”?在兹一发千钧时机,稍纵即逝,倘于此,一眼观破,则一生修法事毕,逍遥自在矣。
  仁者修法不谓不力,但错在想理、想事,故于大爆炸时未能将身心世界一齐爆空;又开眼看外界事物,还是着相,故错过良机,未能彻见本性。望好好努力进修,(一如既往的修习,并在动用中,时时不忘观照)。自有消息到来!勉之勉之!!!

  25
  小根劣慧者闻佛说上乘法,不无惊怖恐慌,故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也。学者于闻一切众生皆如文佛而敢于承当、无丝毫疑让者,即非一佛二佛……所种善根者矣。

  26
  某某上师来温,叩拜参访,请益印证,自是学子分内之事。若脚跟未稳,随其起倒,则失之远矣!
  学佛悟道,本非易事,故参禅行者精进不懈动辄二、三十年,方得个入处。若今人一曝数寒者,虽数百年,恐亦无门可入也。
  今我等仗佛慈力,不甚费力,轻易即得个休息地,深感佛恩浩荡,卒难酬报!然真理虽然顿达,悟此灵知之性即是法身,与佛无异,但多生妄习已成性,喜怒哀乐,微细流注,欲其净尽无染,又非朝夕能就。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能稍有轻忽,时时体认空寐之体,勿认色身;惺惺于灵知之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若爱恶之心泯绝,方不受分段生死。望仁者努力精进,切勿得少为足,不负此生,亦幸甚矣。

  27
  阅读来信,颇为欣慰!在座上发现了这么多美、丑境界,均不为之心动,好的不喜,恶的不厌,真是难能可贵的,但所差的就是一声[囫-勿+力]!卒地折,爆地断,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时爆破。一切有相无相,非有,非无相,非非无相,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则本来面目历然现前,一生参学事毕矣。
  至于光明乃自性本具,世人因妄想、执着、颠倒、烦恼而不能显现。今做功心静,妄心豁开一线,故略见光明,非全体彻现。此时执着不得,仍须奋力前进,如稍停住,则为光障,不能见性,是为光影门头之妄光;须俟一切相破,彻见本性后,方为真光显露。那时,虽历历光明大放,不作光见,以一切相皆幻皆妄,无可取执也。
  下座时,一如座上,应缘接物,无取无舍。做事时,“于事无心”;事毕后,“于心无事”。古德云:“终年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年着衣,不曾挂着一根纱。”即此之谓也。如稍有停住、留恋,须随时照破,不令住着,此即“牧牛行”也。俟野牛性死,无有走着,照亦不用,整日“饥来吃饭,困来睡!”一无事道人也。
  仁者在动用中有安祥宁静之感,远离热恼,悲心日增,此静中道力增长之故,离见性不远矣!望更努力前进,灿烂绚丽的风光在不远的途中等待着你。

  28
  知道你不避艰辛,勇于挑起弘法的重担,曷胜欣慰!
  学子欲除尘沙细惑,不在度生中磨炼,绝难如愿。以法、人二我的微细执,不经与众生合在一起的长久磨炼,是消不掉的。而且在与别人说法时,往往似有神助般地豁然开朗,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理解的深度,这也是利人而自利之美事也。
  至于你说学佛人有的自私,想自己成就而多活几年的心不可取。诚如斯言,一切众生本无生死,有什么多活少活?本来是佛,又有什么成就或失败?那都是迷人的说话,悟道人绝不如是说。
  能每月初一大家聚会讨论一次很好!由你出面主持,我很放心,望勿畏艰难,好自为之!

  29
  心果无住,梦中也大放光明。这样一口气不来时,身虽败坏,而心光大露,那就是你的光明报身。此身成就,就超脱轮回了。

  30
  首先一念不起时什么相都没有,起用时随缘应用,并不是“痴子”、“呆子”。你应该做到时时都在定中,不是一会儿入定了,一会儿出定了,这不是正定。要能座上尽管持咒就和没念一样,座下尽管随缘应事就像没事一样。你保护还没保好,哪里会是任运呢?!断尽淫欲是对的。

  31
  禅宗须起疑情,始有开悟之份。疑情不是疑佛法,而是在所参的话头上起疑。如问:父母未生前,如何是你本来面目?学人即在这问句上起疑,以期隔断妄情而打开本来,这与修密无关。
  做功夫有三难:(一)识得本性咬定难;(二)识得后保任不忘难(识得后要精于保护,勤除习气);(三)不死守保任难(做功夫人常因勤于保护故,死于空里不能起用。故须一面无住,一面又须随缘起用也)。
  “妄念顿消融,方明色与空。
   欲识本来面,青山白云中。”
  “本来面”不在别处,只息下心来看一念不生时,无心可心,无念可念时是什么光景?这还是仁者本来面目否?这是千钧一发之机,稍纵即逝,稍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惑矣。
  其实这无念之现量光景,即大家求见的本来面目。病在大家不识,因其既无玄妙,又无奇特而轻易滑过,易向别处求取。以致唐丧光阴,终不见道,良可慨也!
  追顶念法,通用于一切法门,以此可摄妄念不行,而入于禅定也。
  持咒与呼吸的关系,可任其自然,不作有意识的调节。
  座中时好时坏是心不定的原因。功夫未到落堂时,难免起伏不定。尤其要到进功时,翻种子还要难受。故宗下大德到此时皆念咒,求佛菩萨加被以消除也。
  修法要功力上上升进,须注意下列事项:(一)每日准时上座,不可中断;(二)一切放下,如大死人相似;(三)持咒须心念耳闻,字字分明,稍有模糊,即是妄念;(四)妄念起时,须看见它,不跟它走。既不压制,亦不纵容。只将咒提起,将之化去;(五)不求入定、开悟、发神通。以一有所求即是妄念,反而不能入定。(六)时时观照,最为重要。下座后,将座中定境,推在动中用。尽管应付一切事务而心不动,犹如他人在做一样。随缘起用而不粘,此即《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应”,即应酬万缘而无所住,则寂灭真心跃然现前矣。
  来信问:“大死不了如何?”只为执着心重,一切色相皆是空花水月,无可取着。只着眼看这“能见诸相”“能现诸影”的是谁?在这上面着力,亡相而见性。关于“一切无求道自常”,不是指开悟后的保任境界,而是说要开悟见自本性,须一切无求,大道方自现前也。
  谚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吾人修法,确须向上着眼,不可向下看,这不算执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只要尽心尽力地做,百折不挠地去干,没有不成功的事;何况我们本来是佛,只为迷着色相,妄失本有。只须时时回光返照,不为外境所牵,还怕不能恢复本来面目吗?
  关于“物我不二”,学佛修道本非行险侥幸可得,但亦非难而不可得。我们只要有不畏艰险,单刀直入,勇往直前的精神,定能成就。
  声、色、货、利等演变得眼花缭乱的迷人事境,看来似乎是魔军万千,把人团团围住,使人不能不无动于中,而随之流浪忘返。但苟能认知这一切物境皆是空花水月,不可得,不可求,一放一切放,则不消费力,当下即归家稳坐,逍遥自在,乐享太平。《圆觉经》云:“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又云:“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修道亦何难哉?!故庞婆云:“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也。但因积习深厚,非一时能了,故须时时处处绵密观照,与著相妄习斗争,除尽现业流识,方能安居。其始也,难免失照,着境恋情。但只要提高警惕,以“如履薄冰”之心,不懈地斗争下去,渐渐即能纯熟。于一切境界中,不忘觉照;再由觉照进而为寂照;更进而化去寂照之迹,无所谓照不照,镇日如痴如呆,则受用无穷矣。仁者其勉之哉!!!
  来信说:“于理已明,于事常常忘失”,此正是我人学佛的难处。以多生历劫,执著习深,一时难化,故须觉察,损之又损,方臻圆熟,非一日之功也。
  至于说“事业心强,在人事上极易起分别心”,此常人之说;若依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事业心强正是利乐众生的必要条件,若无此心,则趋于消极,独善其身矣;“而生其心”正是生此事业心也。惟欲无住而生心,不可住事而生分别心,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矣。
  习气来时,欲转不能,可假咒力转之。着力提起神咒,任何顽固的妄习,皆能瞬间化空。当然,因定力深浅的不同,转化的速度也不同。但不必懊丧后悔,只与伊斗争过去,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说到修禅,确实可以认清这离念的灵知,即当人的本性,从而绵密保任,勤除习气,透过重关、牢关而圆证菩提。但是此等人不多,大多是口头说得,心随境转,说时则有,用时则无,故宗师不许,良可慨也!
  其实古来禅德,大多是先理悟而后保任圆熟的。如六祖大师几曾做过参禅功夫,经五祖点悟后,藏在猎人队中十五年,始“皮肤脱落尽”,不即鲜明之例乎?!
  请告之大众,好好用功。上座死心塌地,一心持咒,心念耳闻,下座不忘观照,久久功纯,自能亲证本来而圆成圣果。不要指望依靠谁来帮助成就,修道只有依靠自己努力用功,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某某因拟得神通而改修气功,那是她不明生死由来与解脱之道,而误为神变迷惑之故,此亦因地不正之果报也。
  修法以不见一切景相最相应。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幻相所着,则永无见性之日矣。
  混身骨节作响,那是气血变化之故。因心理影响生理,故肉身在修法过程中不无变化也。
  佛经如:楞严、楞伽、华严等都须读诵,禅宗诸祖语录也须参研。
  梅雨季节,上海还算风凉,一周后出梅,即将热浪侵袭而气温升高矣。惟做功夫人须于冷、热、寒、暑,顺逆境界中锻炼,不为所扰,方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

  32
  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迷声色,妄失本来。今欲返本还原,只有遵照我佛教导,择一适合自己个性的修法,一门深入,锲而不舍地勤修苦练,方有少分相应。
  当今末法时代,众生根劣障重,靠自力修持,实难成就。(当然个别大根器人或大菩萨再来,不在此例。)故我中华佛教,独放异彩之禅宗,于今亦奄奄一息,流为法眷传法而不能自拔矣。
  文佛慈悲,预言末法众生,拟出生死苦海,只有修净土与密法。故今之佛子,当以修净土最为稳当。仁者如信吾言,即朝朝暮暮虔诚念佛,既不要求入定,亦不希求开悟。只与么老实念去,念至人空境亡,即豁开正眼,亲见弥陀佛性,与禅合辙矣。此即有禅有净土也,不是叫你于念佛外再去参禅也。 
  修学佛法,本为了生死。开悟——见性,只是了生死的先驱。前人说:“悟后真修”,以悟后方识“真”和“假”,从而保护本性,不为假相所迷。此即宗下说的“保任功夫”,亦即教下说的“除思惑”。思惑除尽,对境不迷,则生死了矣。此就禅宗说,净土则不须如此。念佛功夫扎实,临终有佛接引生西,则生死了矣。

  33
  修法不懈,故证得顺逆无碍,纵横自在,实堪庆幸!修法学道就是为了了生死,超轮回。而生死即是对境生心粘着而有,能对境不生爱嗔、取舍之心,则生死无处着脚矣。所谓明心见性,即识得心本无生,性本天真。即一切事物生起之大能量——根本,也就是一念断处了了分明之灵知,而一切事物皆是它的影子。我们只要识得此理,在见相时,不着假相,而知是性的显现,即亲见本性矣。既见性,则须于事上透得过,于一切事当前毫不动情,方为真悟。今阁下能于顺境不喜,逆境不恼,可喜可贺!

  34
  “远处相亲近处稀”,只须时时用功,我们虽千万里相隔,亦朝朝觌面相呈;反之,虽日日见面,亦远隔天涯矣。
  修法得力,身体即有变化,但不可执着,一有执着,功夫即止于此,难以进步。凡身体过去有宿疾者,现在发出来,不要害怕,经过一段修持,会连根拔除而全愈的。当然,应就医的还应该就医。
  要得成就,必须发大心,才能吃苦耐劳,坚韧不退,否则稍遇挫折,即打退堂鼓矣。修法最忌断断续续的,不能一线到底。
  欲界众生,淫欲心个个深重,所以要多打坐,将此妄心打死,才能安居。你只于此妄念初动时,即猛提正念,问此妄念从何处来?此念本虚妄而无实有,经此一问,即化为乌有矣。要根本除断此妄,须于开悟后,历境磨炼,方能如愿。
  下座观心,即集中心力,看一念未起时光景,妄念才生,即便觉除。你只看着它,久久,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一齐化去,则亲见本来矣。
  修此法以易于成就故,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

  35
  兹据来函所问,条答于下:
  (一)修法贵在一气呵成,不可修修停停。断断续续地修法,定力不易成就,气脉极难畅通,身体也不易好转。
  (二)一切业障皆由心造,心空障自消。证道歌说:“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三)断断续续地修法,再重复多次也不如法。专修第二印可以治病,但须连贯修习。
  (四)打坐时身动,属宿障,但需勇往直前,不去管他(既不压也不助),过一段时间自然停息。
  (五)观照一念起处,念起即觉,不随之攀缘流浪,是为正修观心法门。修法时应时时观照,不可丝毫放松。更忌空具高慢妄心而立志不坚,不能切实履行,结果必将一事无成,慎之!慎之!!!
  (六)你过去发心勇猛,近来发不起心来,此乃发心不真之故。加以女友同不善的男友厮混,更为打失道心,望深切悔改!

  36
  公案都为活解,但功夫不在解公案上,而在实际动用中。如于事境上有粘着,公案自解得好亦无用。现在学佛的人都务虚,不务实。且习障深厚,恋着情深,不肯死心塌地放下真修。故教他们念佛往生净土,种种善根。心地法门,他们承受不了的。阿弥陀佛!
  你与南通有佛缘,能与来山游人随宜说法,指示迷津,亦胜事也。××拜你为师,当随宜示教,助其出离苦海。当仁不让,是真菩萨也。

  37
  打坐头顶胀痛,那是清气上升之故,这是很好的自然现象,不要惊慌。打坐进功,气血流转,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血脉才能打开,否则一点没有感觉,何能打通脉管,融化色身,亲证本有真性?!  
  身体不适,是你不明所以,心慌、烦躁之故。只要安下心来,一心持咒打坐,不要管气血怎么流转,任它自然去动,等你妄心空寂,呼吸气断,色身化空,世界销殒,你就亲证本真了。你若惊慌、烦躁不安,非但不能入定,反要导致气血阻窒,注意!注意!
  欲念强烈,是般若火内薰,八识种子翻动之故,可多念咒将其化去。
  结印手痛是你宿障重,须痛才能消障。你忍得一分痛,消得一分障,望你勉力为之。

  38
  西安市近来修心中心法者众多,但不知皆能如法修持,精进不懈否?大家于暇时,还能聚会研讨,互相帮助策进否?
  仁者近来进度如何?能化空身心,一切无住否?做功夫有三难:识取真心咬定不疑难;识取后保任不忘难;保任不死难。望仁者勉之!

  39
  兹就来函所问条答于后:
  (一)禅净密三宗最后所证的境界应无二样。古德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即说修法虽有不同,而所证到的佛性确无二样也。真如妙体非但一切众生没有二样,即与诸佛亦无不同,千佛万佛共一体也。但未修至最后,功夫不无深浅之分。非但三宗略有不同,即同一宗派亦有差异。此非法有差异,而因行人根有利钝故也。
  (二)密宗是否是禅宗的向上?这一问题在密宗行人自夸其功法高深圆满,说系禅宗的向上,其实系不明禅宗究竟的误说。就拿密宗本为最高深最圆满的“大圆满”法说来,所证最后境界与禅宗如出一辙,毫无二致,怎么可说是禅宗的向上呢?不过密法多了一些方便法,而禅宗全靠自己放舍身心而自证。方便法虽有利,而亦易于执着,反而不及禅宗干净利落。所以因行人根性之不同,修密修禅各随所宜,不可一概而论也。
  (三)体认了本来面目,是否还要修心中心法?体认到自己的本性,只要时时保护他,不随念走,不跟境迁,日久功深,自能打成一片。所谓悟后无修而修,斯真修也。但如念起不觉或起了一会儿后方觉,更或对境遇缘不能作主,随境流转,则定力太差,不能绵密保任,所悟只是解悟,不得真实受用。则须脚踏实地,奋力精修心中心法,以期增长定力,亲证实相,方可了手也。
  (四)佛教与道教修到最高时有差异,不一致。以道有所着,不能尽空;佛无所住,空亦销殒。道有神用可得,故用不全;佛无智亦无得,故妙用无边,此纯阳祖师之所以归依黄龙玄祖也。

  40
  一年容易,又属无常,年龄的帽子又加了一重,我们的幻化生命就又短了一截了。这在变者看来,是不容欢乐的,但在我们修行的人看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生死,在此世界、他世界头出头没,不过是幻化游戏而已。

  41
  来函所言甚当,说唯心唯物者,俱是半边窍。心者即物,物者即心。心物既非一,也非二。以非二故,说即心即物;以非一故,说非物非心(以有二即非也)。又心乃最大之能量,一切万物离此能量无从产生,而万物无不返化为能量。故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明乎此,时时绵密保护此妙明真心,不使尘劳遮掩,不为物境粘污,即正修行也。所有念佛、持咒、参禅等等法门,俱不过达到此“保护真心”——不让妄念流浪之手段而已。
  故在诸种法门中,以禅宗最为快捷了当,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也。其它法门都须多跨几道门槛,较为迂缓。仁者如信得及,即此来问法的、发大誓愿的、拟成佛度生的,即是仁者的真心;整日在面门放光的、举手投足的,即是阁下的本来面目。则其它法门不修则可得矣!尚拟何时来沪学心中心法哉?如信不及,现在天已渐风凉,可先修“六字大明咒”,每天早晚各坐一小时(如能坐两小时更佳)。修完一个半月来沪学心中心法。不多说了,祝你成就。

  42
  仁者能依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发愿成佛度生,足证宿植善根,誓愿深厚,曷胜欣慰!
  心中心法属无上心密,虽是密法,实是禅法,因其无相,直证心地,与禅毫无差异。虽入手略不同,但以佛力加持,较参禅容易证入。但也需精勤修习,非轻易可致也。仁者如能于受法后,不论在座上座下,时时处处勤养修习,证入悉地,自可操左券。于证入后,可随愿往生十方净土,是又与净土宗相吻合矣。俟冬日到来,当函约仁者来沪受法。

  43
  你于静中涌出的一些文字,似是而非。以后不可遐想,更不可涉入任何境界,方能与妙体相应,打开无漏智慧也。
  净土法门乃教非宗。密虽也通宗,但须看是何密法。以密法庞杂,统称密教,不称宗下。唯独禅称宗门,以宗乃中心、目的地、真旨,非方便、次第法可比也。
  至于四加行,乃法相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第一资粮位即三贤位,第二即此加行位。所谓暖者,即历过三贤,“圣火”未发之初位;顶者此时或上或下,如在山顶可上可下。功夫至此,如上,则至忍位;如下,也可能落入地狱。忍者,功夫坚定,只上不下,世间第一,乃世间有漏法之最高最上之法也。此为三贤位过渡于初地之小善根,故定为加行位。忍法虽也有上、中、下三品,然毕竟不似暖、顶二位,可能会下堕至三恶道也。
  其后之三位,即见道位(明心见性是),修道位(悟后真修是),究竟位(证成佛果也)。故见性始登初地,尚须努力修习,方能圆证果佛。望仁者勉之!
  打坐切忌有心等待入定、现圣境等等。以有心即是妄念,非但不能开悟,定亦不能入矣。定时不能“觉”,一觉即又出定;更不能著圣境,著境便成魔,慎之,慎之!

  44
  来函所说甚当。但“身轻心融”之快感,仅为半脱光景,乃过路客人,尚非全脱真心豁露之主人公。故时隐时现,不能成片也。
  仁者有此善根,再加勤养精修,不难打成一片。
  关于“先修后悟”和“先悟后修”,大有差别。先修后悟者,悟前之修属盲修;先悟后修者,悟后之修乃真修。先修后悟乃人在暗室,不知何处有污秽,不见什物如何零乱,无从着手打扫、整理,故为盲修;先悟后修,乃室内电灯打开,明见零乱、污秽所在,易于整理扫除矣。
  又先修后悟,看来多费了些时间,但多走路,脚力健,不易绊倒;先悟后修之悟,多轻浮,遇事不得力,易于摔倒,故须悟后真修。精勤扫荡旧习,方能圆证菩提,与果佛同行也。

  45
  学佛贵心专、诚、恒、稳,不可偏急,也不可徐缓。仁者品质纯真,善根宿植,专一修行,日后自有成就。三昧耶戒者,平等、誓愿、警觉、不违越、除垢障之义也。仁者既已发大誓愿,且于灌顶时已代除垢障,则于平时多多警觉观照,修成正果,平等度生,不违此愿,则得三昧耶戒体,是真持三昧耶戒者矣。岂徒具虚名可比哉?
  修法一上来毋须过急,看时间订课程。如空闲时多,可修二座,否则,每日修一座即可。修时脚麻、痛,可稍调整,惟手印不可倒、散。至于持咒,原则是不停。但如入空,持至不能持时,则顺其自然而停念。初坐空相,若昏若昧,有如入睡,但有知觉,非如昏睡无知,此时不可提起精神。起心时重新念咒,只随其下沉之势一放,则安然入定,身心化空矣。如一惊觉,起心重念,则又出定矣。但如昏睡无知,则须振奋精神,出声持咒,驱散睡魔,二者之间区分细微,望仁者善体行之!
  至于打坐的次数,不必固定,有时坐一座,有时坐二座均可。但每日必须保证坐一座,不可一天不坐,第二天就坐二次。一天坐两座时(指六印坐满后),第一座坐第四印,第二座即坐第二印。如再加多,则只加四印,不加二印。

  46
  你能偶尔体会到真如妙性,顿觉身轻心融,快意无比,虽时间不长,于不知不觉间即逐渐消失,此亦不易矣,非宿世深植善根,曷克臻此!
  古人悟道,也如击石火,闪电光,非能长时间保持悟道光景,也须于悟道后,长期绵密保任,才能打成一片。
  赵州和尚云:“老僧除二时粥饭外,四十年不杂用心,才打成一片。”龙牙禅师云:“修道须先有悟由,竞渡还如赛龙舟。(即悟后真修,绵密保任,除执著、情念、习气。)虽然旧园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虽然一切众生本皆是佛,但须习气除尽,圆证究竟地,方可息手也。)”
  尤有进者,真体会到真如妙性,则一切妄念,皆是真心,以无真心不起妄念也。如波本是水,无水何以成波?明此理者,见波即见水,不为波所转;同样,悟道者,见一切境、相、妄念即见性,不为境相、妄念所牵。
  按心密说来,妄念起处,犹如水上绘图,一笔起处,绝无痕迹。行者应于妄念起处,熟识本来。五祖云:“真见性人,抡刀上阵,亦是见性。”即此意也。
  最后,再为你介绍一则公案,助君明悟释疑。昔真净禅师与徒共阅《楞严经》次,至释迦佛云:“我若按指,海印放光!”徒问师曰:“释迦佛意旨如何?”师曰:“释迦佛好吃三十棒!”徒曰:“佛有何过错?”师曰:“要按指作么!?”(意即海印——真如佛性——无时不放光,不管按指不按指也。)徒曰:“虽然如是,争奈偶一举心,妄念纷飞!”师厉声喝曰:“亦是海印放光!”徒于喝下大悟。曰:“啊!我几十年在这里错过!”
  你看,古人悟道如何痛快便捷,还会为妄念牵绕,境相转夺否?因一切境相,妄念皆真心也。在一切境相妄念中,只见真心,即不见境相妄念矣。不见境相妄念而非无境相妄念,则一切境相妄念皆化妙用矣。仁者能于此妙悟否?

  47
  你能从练气功归向佛门,足见你善根深厚,可喜可嘉。你的修练方法完全正确,不必害怕。照样坐下去好了。至于你念佛时有惊惧感,那是你心理作怪,不是佛、菩萨责罚你。佛、菩萨是最慈悲的,只救度一切众生,赐福一切众生,任你怎样疏远他,责骂他、污辱他,他还是照样慈祥的照拂你、爱护你,绝不责怪你。你安心地修练下去,千万不要疑虑重重,致使功力不能迅速增长。
  你做功中的感受,俱无错误,只要任其自然,好亦不喜,坏亦不忧,这样就不会出偏差。况且你还有一个好丈夫,为你从旁指正,你就更勿害怕,勇猛前进好了。
  修六字大明咒很好,也可早晚加念阿弥陀佛,这没有冲突。因为他们都是西方的佛、菩萨。念了发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等你能坐两小时后,再为你灌顶修心中心法。

  48
  你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打坐修法,确是难能可贵。你已进行第二轮修法,昏沉、掉举均已减少,即将走上康庄大道,可喜可贺。希望你坚持到底、切勿畏难而退。
  至于“儿女情重”,是你的多生积习。只要看破世上所有的一切,不论夫妇、母子,均是一场春梦。心不恋着,就化为乌有了。

  49
  来信收悉。所言甚是,开悟见性,即在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的刹那上会取。但这只是认识,还要在境上着力打磨,将著相取境的旧习气一扫而光。不问顺境、逆境均无动于衷,处处时时只见性不见相,更进而性亦不可得,整日如痴如呆,方能究竟。

  50
  来信所说,甚合道妙,读之不胜欣悦!唯“平常心是道”,慎勿错会。以“平常心”不是我人平常执相之心,乃平而不曲,常而不暂之意。凡夫见色闻声,常为境转,心生波动,故曲而不平。初入道人,功夫未落堂,有时空,有时不空,故暂而不常。真用功人,时时观照,常常省察,直至纯熟,浑化相忘。既无能观、亦无所观;既无平曲,亦无暂常,斯为真平常心矣。由此平常心,日用随缘,一切照旧,既不现神异之迹,亦不著奇特妙用,所谓“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则真到家矣。
  六道众生,一切运转施为,举心动念,无非真心妙用。惜以妄想执相故,迷罔不识,徒自造业受报,沉沦生死。佛为悲悯众生,现身说法,教令就路还家,识得这平常起一切作用的就是当人佛性:故说平常心是道。非说平常心是道,就可不用功而马虎浪荡也!
  理论上透过,只是解悟,于事上不得力,生死不能了。须于理悟后勤于观照,好比宗下所谓的“照顾话头”,在事上磨炼,将妄习一扫而光,方可放手。先师说:“要在定上打开,不可理解即草草了事。”定上打开,非只说在座上习定打开,乃在一切时,不问动静、闲忙,都常摄在定,不为境转,不为风动,方能打成一片,识得这“平常心”也。

  51
  “定中打开”是指修法得定,从而打开智慧。既开,亲自证知一切皆幻,无可执取。故在日常生活中随缘放旷,任运逍遥、安乐自在也。
  古来大德证知此真心不在别处,即在日常应用中,故随众起倒,和光同俗而不立异,亦不求玄奇而夸赞自己。此所以有“平常心是道”之名言也。
  “打坐不求定”,此言甚当,以一有所求,即遮盖本性光明,欲定反乱矣。求消息,求有所得等等,皆是妄心,愈求愈远。非但不得消息,反而凌乱不定。做功夫人往往求见光、见佛、爆炸、神通等等,殊不知这不是真消息。只不过是过路的客人,不是主人。真消息既无所见,亦无所得。以我且没有,何有所见、所得?《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所见。”可见真见无所见,真得无所得也。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消息呢?处顺逆境而不染;用心时而无心可用;既无秽,亦无净;能入佛,又能入魔——逆行,方是到家的真消息。你时时要用这把尺子衡量自己,要一一真能做到,不可马虎,轻易放过。故曰:“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也。
  千万不可见别人放光、爆炸或发一些神通而动摇自己的脚跟,去求玄奇,在自己清净无染的光明佛性上,著一些粪秽,那样,最终非但不能成佛,反有成魔的危险。切记!切记!
  由于我执的减轻,对事境的看法起了很大的变化,那是很自然的。你现在对最亲爱的人也减轻了恋着之心,那是很大的进步。但减轻了恋着之心,并不是不关心他,而是不恋着,不恋着而关心,方是正行,望你努力为之。

  52
  看了你的来信,内心颇为欣慰!你在短暂的修学过程中能把这人间至深的,为害至烈的祸根——儿女情怀,像驱散乌云一般地渐渐由浓而淡地吹散了。尽管现在尚未彻底除尽,但正当青春时期的你,能这样毅然断然地割断这凡夫的生死命根,这是多么不易,多么难能可贵!
  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只因迷失,执相向外追求,睹物生情。尤其在男女情怀方面,迷恋更深,以致造业受报,沉沦六道。今你能猛醒,识破假相,举起慧剑,斩断情丝,一无所恋,非夙世深植善根,曷克臻此!
  我们要修道有成就,本应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为任何境界所左右,二六时中,常令心空净如洗,才有念起,即便凛觉。更不能触景伤情,凄怆烦恼,如斯学习,虽暂时不无凡情萦怀,但总有一日,境空情亡,玄机妙用彻现当前。

  53
  阁下不畏艰难决心向道,自是宿植善根所致。望持之以恒,勇猛精进,慎勿半途而废,有负此生。打坐时,要一切放下,既不可胡思乱想,也不可要求入空,更不可急望开悟或求神通。要如大死人似的,百不思,百不理,只一心持咒,观听咒音,摄牢意、耳二根,秉直念去。念至若昏若昧时,似睡非睡,而手印不倒不散,口持咒不停;心中了了分明,即得初步昏定。再坚持下去,念至无能念时随势一放,则身心顿时化空,本来面目现前矣。
  相反,咒虽不能念,而心中昏昧无知,手印散开或倒下,身体前俯后仰,此为昏睡,不是定。阁下持咒,用默念方法,(一)易耗血、(二)易昏睡。如用金刚持法调剂则较善矣(即唇微动与不动互相调剂,不一味著在动与不动上。)。
  又修法持咒,须持至不能持时(即妄心不行,不能着力而不能持时。)不可中途停止。以自己停止,意识尚在,身心不能化脱。
  来信说稍觉轻安,忘了持咒,又不似前清静。此你习惯问题,因为你以前习过静坐,而不熟悉持咒法门。稍加些日子,自能入静,望勉力为之!
  温州原本佛地,故信佛者众。当此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最为当机。以该法简单易行,稳妥方便,又得佛力加持、接引生西,实成佛、了生死之最捷径法门。望诸同仁一门深入,一心念佛,发愿生西,则当收事半功倍之效矣!

  54
  你来信说,“你们修法现在到了十字路口,不知前进方向。”我真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打开本来者,要保养除习,在一切境界中考验,锻炼自己,将一切著空著有的旧习气除尽,自然神通大发,亲证佛果。未打开本来发明心地者,要精勤打坐,奋力前进,并发大愿,不开悟誓不罢休,如此生不能,来生再来修。以有大愿故,可保持人身不失,持续修持。胆怯者可发愿往生西方或兜率净土,继续修持,必得成就。此等说法,我已数数言之矣,如何还在十字路口,不明前进方向呢?
  至于接引他人,这只能随缘,不能勉强。他有缘,信而能修,修而能证者,固属上上;信而修,不能证,此属根基问题,无可厚非。需知修法,不问什么法门,都不能人人一修即成。就禅宗说来,“捞得一个、半个就是上上大吉了”,哪里能百修百证,千修千得?就是最方便的净土宗,也不是百人修百人去的。因为各人根基不同,用功著力有异,绝不能一刀切,获得同样的效果。你们还怕什么呢?
  弘法能兴与否?这更是枝节问题。我为救众生,报佛恩故,尽力弘法,不为名闻利养。能兴,众生有缘,我心不喜;不能兴,众生无缘,我心不忧。这又有何忧虑呢?
  我来不来都无关紧要,假如你们找好地方,而我又精神很好,来和大家会会,当然很好。假如不能来,你们已是离母乳的大孩子了,不再需要大人照料了,望好自为之吧。

  55
  来信收悉,修法偶有挫折,毋庸挂怀,只需奋力前进,遇难而不退,终必有成。仁者聪颖过人,资质不凡,但聪明人往往流于游离,不肯老实修行,以是常喜舞文弄墨,谈玄说妙而致入海算沙,徒劳自闲之失。仁者所作《禅宗纲要》我虽未过目,但就所列大纲看来,内容想必丰富精彩,对现代禅宗学者或拟探讨禅学玄奥者,当有很大帮助。故在不影响修持的情况下,大可勉力编纂成书,以飨后之学者。
  复次,对于著作,讲经,非不可为,只要于讲时不作讲会,著作时不作著作会,无论讲经著作皆无动于衷。反是,讲时为经讲去,著作时为书著去,即不可讲经,著作矣。
  心中心法是我等修持之验方。以仁者之资历,如确能坚持不间断地修持下去,彻悟本来定操胜券。但如一曝十寒,或上下座打成二段(即下座时失照不用功)则将辜负仁者之才智矣。
  你夫人很好,宿根甚厚。祝贺你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愿她能坚持到底,从而督促你不断上进,共证菩提,则“神仙夫妇”之美谈将永垂觉林矣!
  承你盛情邀请我赴贵市一行,很可能乘返沪之便,来府拜望诸同仁,藉以畅叙无生。敬祝贤伉丽慈爱日增。

  56
  来信所说不住二边之意甚好。于动境中,略有走着,此是初明心地人难免的现象,只要绵密觉照,不断地在境中锻炼,即能如古德所云:“夜半钟声随扣击而无著,寒潭月影触波澜而不散”了。 
  于赵州上堂语,“明白、护惜”处,豁然有悟,心境空寂,明了无滞,还落在“明白”处么?如有“明白”在,却又非也。
  修心中心法一小时后,你心总不安,心尚未平故。一开始不妨稍紧,随后即顺势放松而消亡,则无不安之弊矣。
  又心安境空了,即不须时时修心中心法而改用保养功,间或修一座心中心法,看看心境是否有二样。如修不修均一致,无有异样,则证明功夫无二橛之弊。不然者,则要多修心中心,俾偷心死尽,方能成道也。

  57
  脚跟立不稳,听人左右,实未开悟。假如真开悟,活佛当前,亦不动摇。某先生写的《楞伽大意》,我看了一点,说得不错,他所说的和我们所讲并无差异。人有利钝,法无高下。究竟与否,全看修的人能否通身放下,丝毫无著。假如时时在计算得失,念念不忘名利,任你最高妙的无法之法,也不究竟。你要真究竟,是无修、无得、无证。假如某先生还有法在,也不究竟。
  我们一不为名闻利养,二不为分宗立派。有缘度人,无缘自度,不和人家纷争较量。望仁者深体之! 

  58
  学佛贵心悟,时时处处彻见自性,不为事、物、境所牵流。此是诞生王子,将来必定贵为天子成佛。其假法修者,皆落二落三,属外围功勋位。任你神通再大,也不过是王、侯之位,焉能升为天子! 
  因一切事、物、境皆我灵妙真心的妙用显现,故眼见一切事物时,只见本性,不为影象所扰。时时如是观照,此真用功者也。功夫纯熟时,脱落观照,则归家稳坐矣。
  不明此理,在功勋位上着眼,任你修什么法,任你怎样勤苦用功,因有法在,将来也不免俯首称臣,真是冤枉也。悲矣!

  59
  功夫用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正是好消息到来的时节。这个知进而不能退的是谁?当下回首一鉴,则百媚生矣!
  古德到此,比喻为“狗子舔油铛”,盖欲舔不得,欲舍不能,是进退不能时节也。此时只需将此不知如何是好的急切烦躁之心,息下一观,则狗、铛皆空,进退乌有,当下偃旗息鼓,庆快清平矣!
  望好自努力用功,时时保护本来,不让其粘染物境,即能打成一片。苟不如斯,打七亦成徒劳矣。 

  60
  关于平常心是道。本来,即此知冷知暖、知饥知渴之灵知之心,即是我人的本来面目,既不用向外追取,更不可著半点神奇。寻常日用随缘起倒,无取无舍、无嗔无爱。古人所以说:“穿衣吃饭即是!”但稍一着境,有所留住,便又成“举心动念便非”矣!
  来函说“目前可否暂居此境,待力量充足再去之”,这岂不成了“有所留住”。心有所住,便成妄想,养妄想而成道,犹如煮沙而望成饭,何可得哉!
  目前力量不足,可勤于观照,不令有所住着,整日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切不可放逸,住于安适之境而沉于隐妄幽境,直至最终的失败!
  能悟为悟道之端,果能随解悟而力矫粘着物境之妄情,时时处处着力观照,才有念起,即便觉察,不只在口头、文字上用功,久久便能达到来函所说“分别心歇,大道现前”之境。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法法皆幻,故说法本无法。又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而今人妄生分别,说此好彼坏,喜此厌彼,皆心不平等故。你处当然也不例外。弘法须视时节因缘,不可勉强。

  61
  关于能力问题,最要紧的是知见正,修法有心得。不亲证本来,就不能为人点开金刚道眼,甚至将人引入死胡同,导入旁门左道而耽误别人。你现在能在修法与理论上指导人,这就够了,其他还要什么?初接引人,不免有些胆怯、生疏,但经历久了,这些现象就会消失。

  62
  其实这红教的大圆满法,前半部分的“彻却”就是心中心法的见性。因“彻却”有很多修法,根性差者,需用有相过度。反之,直下三空相应,无修无证无散乱,一切法不立,就是禅。修心中心法见性后,还要用什么“彻却”法?至于“妥嘎”,乃宗下的向上法。果能于见性后绵密保任,不多久方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但“妥嘎”多个方便迅速圆成罢了。要修“妥嘎”,必须于见性后方能进行。因心不动,方能用光导引。导出光后,方能不着相。否则会住在光上,成为光妄。
  你年纪还轻,不必忙于闭关。现在需要你去教导初机学生,还是一面修法,一面教导学生再说。现将来信问题答复如下:
  (一)你现在闭关的机缘不成熟。
  (二)要闭关修妥嘎,需朝南,以便看太阳、月亮。旁边还要有大水,以便坐在水边看水光。还要有电灯、看灯光。更要环境清净,无吵杂声。
  (三)道粮准备充足。更要紧的是身心清净,毫无挂碍,否则闭关要着魔的。
  (四)关于居士指导出家人的事,世俗多有偏见。认为居士身份不及僧众尊贵,应该排在僧后,不能和比丘相齐并论,更何能教导僧众?殊不知僧宝乃依佛法修持有得,戒律精严,堪为人师者也,非关出家与不出家也。再说僧有二种:一者出家剃发,染衣,为小乘罗汉僧;二者依佛三学修持有得,不剃发,着俗人衣,为大乘菩萨僧。(参自《佛学大辞典》僧条--二种僧)所以你不必胆怯,尽管理直气壮地教导。假如你要出家,要取得家人同意。你们夫妇同修佛法,不作世俗夫妇想,是最上的菩提眷属了。
  (五)心中心法最好再多修些时间,这样脚跟稳健,不为境转;不然者,力量较差。虽有悟处,于顺逆境不得自在,终将沦为悟后迷也。
  (六)光照一现不再现,看来静功尚差。应多多修法,修至身在光中,不觉有光,浑化相忘才可矣。
  (七)有厌烦即有喜悦,都是相对的妄相。我们应该既无喜悦也无厌烦。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尚为诸禅德呵斥,何况厌烦文字耶?
  (八)某某与爱人感情有裂痕,不是修双身法能补救的。双身法不是夫妻行淫,而是有功夫的人作了脱生死的考验。双方都要能有悬崖勒马的功夫,精不走漏才行。否则,便是行淫下地狱了。

  63
  来信已阅。知你对修法的过程有些模糊不清,兹就来问,逐条回答如下:
  (一)未能透过“清闲”这一关。关于此点,只要知道着清闲亦是病,不去著它。眼下虽不能一时除尽,但努力做去,久久自然能消尽,不必急在一时。如不知是病,以为清妙,则内守幽闲、坠入迷惘矣。昔药山坐石次,其师石头问:“你做什么?”药山曰:“什么也不为。”头曰:“什么也不为,莫非闲坐么?”山曰:“闲坐即为也。”头曰:“如是,如是。”你看他师徒对语,可见落在清闲处,即非是矣。
  (二)记忆力忽好忽差,此用功人未翻身之通病。等你死后复苏,即无此病矣。
  (三)讲课紧张心跳:(1)未习惯;(2)爱面子。恐怕讲得不好;(3)背包袱上阵。有此数端,岂有不心跳之理?此皆着相,心未空尽之病。你但一切放下,如入无人之境,无讲与听讲者,则心平气和,妙义油然而生矣。
  (四)打坐昏沉。如睡着即无用。如似睡非睡,内里仍了了分明,乃昏定。此时不用提持,如投石水中,任其一沉到底,则豁然开朗。一提反而坏事。日间事务多,打坐不得力,乃定功不够也。所以做事时不作做事想,方可心空无住也。
  (五)“外境来时,感觉灵敏,念起即觉,但想要去掉却难。”此语矛盾,果能念起即觉,还要去个什么?《圆觉经》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然妄念起时已经觉了,妄念即化于无形,根本没有东西了,还要除个什么?如果说,妄念起时虽已知道,但还在头脑里盘旋不去,那你根本未觉,还是着在相上。那就要禅锤打死这着境的妄心。你如用“忘”字得法,大可用之。
  (六)授课应该备课,但不要执著。穿衣吃饭,无取无舍,一种本怀自尽,即是大道。遇不平常处,凛觉而化之。此等工夫,原不是一蹴而就的,须经千锤百炼才行。你还年轻,只要努力向这个目标奋斗,自有水到渠成之日,望你好自努力。

  64
  功夫做到空沉死寂;讲课、写文章时脑子也不好使了。这些是你将有一个飞跃进步的前奏。不要害怕,尽力同它磨拶过去,自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风光。

  65
  来信说,“此次经历大有进步,超越了许多心理上的障碍,于诸事缘上自在多了。”本来一切障碍,俱为“有心”;心如空净,即无挂碍。修法悟道,即为空却此“心”,不在于得神通玄妙也。  
  今之学道者,都在求神通玄妙,而不知空心,以致走入歧途,实可悲也。心不空净,即或发神通;非但不得自在,而且多一层障碍。于学佛有损无益,是又不可不知也。
  初一你去河北,对诸禅者,随宜谈话,当说禅者说禅,当谈密者谈密,不必拘于一格。因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而不为境与人所障也。
  心地法门是诞生王子的。先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然后立定脚跟,勤除旧习,不为任何邪说动摇,将来一定成佛。若用法修什么神通,那是外围功勋位,任你怎么功勋高大,也只不过是封王封候,不能为帝(成佛)。暂时神通未发,心里不要自屈,以为不如人家,而畏畏缩缩。要堂堂正正地称性而谈,因人而异,随宜施教。

  66
  为人师表确实不易,既要任劳任怨,又需受各方面的排挤、妒嫉。但这是好事,不这样怎么能把自己的习气磨炼光?所以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了尘沙惑,不是静坐不动能够办到的。经云:“依于众生方能成佛”,良有以也。
  你不要灰心,古人闻过则喜,可改进也。对各方来言,仔细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德日进,道日增矣。

  67
  梅雨季节,上海气温还算风凉,一周后出梅,即将热浪侵袭而气温高涨矣。惟做功夫人须于冷、热、寒、暑,顺逆境界中锻炼,不为所扰,方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


  上一页 浏览目录 下一页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zipg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