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仁知阿阇黎
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丛谈

佛法的真精神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念佛要义
修行要诀
六字大明咒修法
接引法门
说法授法应细察言行
授法
心中心密法灌顶
打坐须知
金刚经受持法略说
净土修持问题
心性释义(一)
心性释义(二)
病中三议
如何了生死

上一页
下一页
浏览目录
欢迎访问佛法心中心论坛
 
 
病中三议

(一)心

  心,古往今来,无量众生,总不识心是何物,更不知自性,又把意识作用,自以为心。不知一颗明珠,光照一切,只见青黄赤白,自以为心,忘了珠子,致意识总在相对中。尽人事是非苦乐成败,都是悬空造作,由幻想幻成事实,而有六道受诸幻苦,互相竞争,以幻睹为胜,而结果不可收拾,斯是众生最初之苦因也。故佛要众生知苦乐法,人人有自心。人人不见,但自心是实相,无相可见,世人之宝珠,被五光所迷,皆不说自珠,非无珠也。实相无相,何以说实?不知生灭皆幻,不生灭者实,而实亦假名。佛与众生,相差只这一点。菩萨能实知自心而不如,佛则圆融广大,故知自心,已可超凡,实知自心,是可见性。至如实知自心时,乃谓彻底见性,与佛不二。虽具凡夫身,不得名谓凡夫。而识见未除,非不凡夫。故下手功夫,必以明心见性为根本。此生虽不能彻了,但因地正,佛中心已具,虽在三界中,必有出头之一日也。欲见明珠,莫著五色光中,要知自心,莫被心意识瞒,你且放心意识看,左看右看是什么,但著毫厘是非,转又不见。经云:若人要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现成宝贝,信手拈来,而不敢取,故世世为众生,沉沦苦海,岂不可悲可悯。

(二)用功不要浮

  用功千万不要浮,要脚踏实地,且要踏地皮三尺。现学佛人,都是浮光掠影,不知于最浅处下手。慈悲喜舍,舍字最难,但不空则不能舍,布施金银财宝,是下施,布施一切道理,是中施。见境不惑,一道清平,是上施。不落法界里,是最上施。施之无可再施,是真无我。圆明广大的性光,即在眼前,并无少缺。世上的一切建立,不外三量:一比量,二非量,三现量。其实,实相之中,无量可言,少量即著,故法界性亡矣。法界性,是原来的本位,如水无波,六根才动,即被云蔽,如水起波,心光不见,故必须用一番苦功。念念打尽心意识,而心意识又如何能断,只把人生最主要生死大事放在眼前,如父母看护孩子的病,刻不放松,其余的事就松了,方有著力处。及至见性成熟,能所双忘,母子俱伤。并此法见亦无所著,是名法云地菩萨,超然一切,圆明广大,无内外也。舍的功德,不可思议。凡肯舍人,下布施可以少病苦,全生命。中布施,有大丈夫作为。大布施,成佛作祖,当下布施,心空及第。所谓弹指圆成百万门,大丈夫意气如王,能承当得。金刚经所谓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即斯人也。写至此,你就去参,如何叫成佛,即你答覆一百,亦不对的,还是舍吧。

(三)灌顶

  一、摄授灌顶功夫最高,不见性人,不能传人,无形相、无形状,以平等大悲为主,自心不空、难以观对方的机。
  二、结缘灌顶以当机为第一,难在两相凑拍,是否我与人情缘相合。随机引导,或顺或逆,但必和颜悦色。总而言之,一切法门以自心空为本位,大悲为方便,心空可以包罗摄受,大悲可以方便圆融,还当步步小心,勿好高骛远,不可希望其太大,亦不可轻其愚笨而不接受。聪明人往往修至半途中止,切不可轻许,误其终生。其余法门,难以引入,在自己的经验多,观机要熟,踏稳步而飞空,巧妙难言之矣。
  三、说法灌顶随缘而转。
  四、授法灌顶密宗重威仪,隆重一切仪规,供养护法,最要紧一切依本法,不可以他法参加。所以,重庄严威仪。
  五、传法灌顶先要撮去对方的病,德行如何,福泽如何,年龄如何(必须过三十六岁方可为师)。方言如何,威仪如何,相貌如何,六根不可不全,一一要顾到,考验其心得,是否不至耽误他人,还要其虚心接受,打死名心,不受名闻利养,不要有骄慢心。因其地位超出人天师表,不可忽也。又密宗传法灌顶以人福泽为主,是否能承受,往往中途而病,要时时注意。


  上一页 浏览目录 下一页